中药半夏的药效研究
出处来自神农本草经1。御医医院:法制半夏,化痰消饮,健脾顺气。用大半夏汤洗七遍,焙干再洗,如此翻七遍,用稠米泡一夜。每种两用明矾的一又二分之一在温水中浸泡五天并烘烤。用铅和白霜一块钱,温水解冻,浸泡七天,文火熬成浆,烤熟收起来。每嚼一两粒胶囊,姜汤就会融化。红半夏,疏风清热,化痰生津,降气利咽。大半夏汤浸泡、焙干同上。每一两入冰片五分,朱砂为衣染。先铺上一层沉甸甸的灯心草,约一指厚,把半夏摆在桌上,再盖上一指厚,和炒豆角一起烤
拼音名称Bàn Xià
英文名半夏,半夏的块茎
别名水芋、文帝、合谷、胡尔田、石鼓、杨彦半夏、朱迪半夏、芋头、三条、番十字、老和尚头、老巴豆、草菜根、老克罗岩、地雷公、狗芋头。
来源:天南星科半夏的块茎。
拉丁动植物矿物名称:半夏。)breit。[芦竹。]
收获与贮藏:种子繁殖与培育3年;第二年繁殖培育珍珠,春种当年9月下旬至165438+10月收获块茎。挖块茎,过筛去土,分大中小三种,放在篮子里,在流水下用棍子捣,或用半夏削皮器削皮,洗净,晒干或放在烤箱里。
半夏,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块茎球形,直径0.5-1.5cm,叶2-5片,幼时单叶,2-3年后三叶;叶柄长达20cm,靠近基部内侧和复叶基部有珠。叶片卵圆形至狭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cm,两侧小叶轮较小,光端锋利,两侧光滑,全线完整。花序载体几乎等于叶载体K或更多;佛的锅铲卷成弧形管,呈绿色,上部内表面常呈深紫色;肉质花序顶生;其雌花序轴附于佛芽上,绿色,长6-7厘米;雄花序长2-6厘米;附肢呈鞭状。浆果呈卵形,绿色和白色。花期5-7月,果期8月。在华南地区,1出苗2-3次,所以在9月-10仍然可以看到花和果实。
生于山地、农田、溪流或森林。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生于山坡和溪边的潮湿草丛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
栽培的生物学特性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和阴凉的环境,喜高温、干旱和强光照射,耐寒。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进行耕作,土壤粘稠不适宜耕作。避免连作,但要求与果树、农作物套种。
半夏有四个品系:小针型和大针型。五叶型和椭圆形。用快速藤蔓、种子和珠子繁殖。块茎繁殖:块茎繁殖培养较快,当年收获叶片。一般采用这种方法。9月下旬挖出地下茎,选择横径0.5-11cm的块茎作为种子,种植量约1hm22250kg。秋季种植或春季种植,行距为20cm×3cm。珠芽繁殖:5-6月选择叶柄下成熟的珍珠进行繁殖,计为种植,行距15cm×3cm。种子繁殖:夏秋两季种子成熟时,可随来随播,也可贮藏在湿沙中,第二年春天播种。条播,行距15cm,开2cm深的沟,沟内撒种子,覆土。
田间管理半夏植株矮小,生长期需要经常松土除草。除了施足基肥外,还要及时追肥,培养土壤。5月下旬或6月上旬,将环肥和尿素混合均匀,结合沟施,培土。如果没有留下种子,应采摘半夏的花序,以增加块茎产量。干旱时注意浇水,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积水和烂根。在阴凉的地方种植时最好与其他作物间作,以防止夏季阳光直射。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叶斑病,喷洒1: 1: 15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块茎烂叶。虫害呈红色,高耸,损害叶片。可人工杀灭或喷洒800-1000倍的90%结晶敌百虫。还有金针虫、蛴螬等危害。
性状鉴别块茎呈球形,部分针偏斜,直径0.8-1.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顶端中央有凹状茎痕,周围有褐色凹状根痕;下端钝而光滑。固体质量,白色截面,富含粉末。微微的气息,麻辣的味道,大而实,白而粉的喉咙更好。
块茎横切面显微鉴定:沙洲社仁的薄壁细胞淀粉拉力较小,逐渐长成含淀粉细胞。宝都肖莎分布有椭圆形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状晶体,针状晶体长20-144μm。维管束的纵横交错。淀粉粒多,单粒呈圆形、半圆形或钝角多边形,直径4-30μm,脐点呈颖状、点状或星形;多粒多为2-4粒,偶有8粒。
粉末特征:类白色。①淀粉粒呈球形或多边形,直径4-30μm,脐点呈短缝状、点状或星形,可见大粒层凹坑;复合颗粒由2-8个部分组成。②草酸钙针状晶体散在各处,或成束存在于椭圆形粘液细胞中。针状晶体的长度为20-144μ m..③螺纹和环形导管的直径为10-38μ m..
化学成分块茎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乙酰基-5-甲基异恶唑、丁基-乙烯醚、3-甲基二十烷和十六烷基二酸。还有2-氯丙烯酸甲酯、茴香脑、苯甲醛、1,5-戊二醇(1,5-戊二醇)、2-甲基吡嗪(2-甲基吡嗪)。1-辛烯(1-辛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2-十一烷酮(2-十一烷酮)、9-十七烷醇(9-十七烷醇)、棕榈酸乙酯、戊醛肟(戊醛肟)。还含有左旋麻黄碱(麻黄碱)、胆碱(胆碱)、β-谷甾醇(β-谷甾醇)、胡萝卜苷、尿酸、原儿茶醛、姜烯酚和黄芩素。黄芩素,姜酚,1,2,3,4,6-五-O-没食子酸葡萄糖(1,2,3,4,6-五-没食子酸葡萄糖),12。10-二烯酸(12,13-环氧-9-羟基十九碳-7,10-二烯酸)及其衍生物。还含有主要由α-和β-氨基丁酸和天冬氨酸组成的氨基酸,以及主要由钙、铁、铝、镁、锰、铊和磷组成的无机元素。还含有多糖、多糖、半夏蛋白(1植物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
药理作用1。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姜半夏浸泡液,0.6-1g/kgig或iv,对猫胸腔注射碘液或电刺激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可达5小时以上。0.6g/kg的镇咳作用与可待因1mg/kg接近。
2.抑制腺体分泌:半夏制剂ip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也有报道称,当使用煎剂po时,唾液分泌先增加后减少。
3.止吐、催吐作用:半夏加热或加明矾、姜汁制成的各种制剂,对脱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有一定的止吐作用。三种催吐剂的作用机制不同,但半夏均能表现出止吐作用,推测其止吐机制为抑制呕吐中枢。
4.抗生育作用:半夏蛋白1.25mg/ml(在0.9%NaCl中)sc0.2ml对早孕小鼠的妊娠抑制率为50%。结晶半夏蛋白用6M盐酸胍变性,变性剂用分步透析法稀释(即变性剂用等体积缓冲液稀释),最终恢复半夏蛋白在生理盐水中的平衡。去除变性剂后,可以再次归化,恢复原有活力。半夏蛋白在不同逆转条件下的回收,对小鼠早孕的妊娠抑制率为69-88%,只有一个逆转条件为5-8℃时,妊娠抑制率仅为36%。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定位显示,胚胎外胚层盘锥体上的子宫内膜、腺管上皮细胞和部分细胞团与半夏蛋白有特异性结合。这些位点可能是外源蛋白Hemixia蛋白的抗孕位点。比如直接给小鼠宫腔注射半夏蛋白,也表现出抗早孕作用。如果真的是半夏蛋白的结合位点影响了已着床小鼠的子宫内膜和胚胎,产生了抗早孕作用,那么也可能起到了床识别的作用,因为半夏蛋白不仅可以终止小鼠的早孕,还可以阻止兔胚泡的着床。半夏蛋白对兔囊胚也有很强的抗着床作用。宫内注射500ug后,抗着床率达到100%。半夏蛋白处理的子宫内膜可以阻止移植的正常胚泡着床。将子宫内用半夏蛋白孵育的囊胚移植到同步假孕子宫内,着床率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5.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剂只抑制胰蛋白酶对酰胺、酯、血红蛋白、酪蛋白的水解,不能抑制糜蛋白酶、缓激肽释放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各自底物的水解。该抑制剂对猪胰蛋白酶水解酰胺、酯、血红蛋白和酪蛋白的重量抑制率分别为1: 0.71、1:0.88、1: 0.71和1: 0.71。从化学分子大小范围来看,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剂应该属于大分子抑制剂。6.炮制品药理作用:半夏汤(按中国药典85版制备)200%浓度26.5ml/kg对氯化钡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拮抗作用(P
7.其他影响:7.1。降压作用:半夏提取物对离体哇心和兔心有抑制作用。Iv对狗、猫、兔有短期降压作用,耐受性快。灌胃煎剂对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刺激作用。如果连续给药,会引起功能抑制。
7.2.凝血:半夏蛋白也是一种植物凝集素,与兔红细胞有特异的血凝活性,浓度低至1ml2μg,仍有凝集作用。除对红细胞免疫外,对羊、狗、猫、豚鼠、大鼠、小鼠、鸽子的红细胞也有凝集作用。但不凝集人、猴、猪和鸡、鸭、鹅、龟、蟾蜍、鳗鱼的红细胞。半夏蛋白是唯一已知的具有凝集素效应的蛋白,只结合甘露糖而不结合葡萄糖。半夏蛋白能凝集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能凝集小鼠脾细胞、人肝癌细胞(QGY7703-3和7402)、艾氏腹水癌和腹水肝癌细胞,但不凝集大鼠附睾和猪大网膜脂肪细胞,虽然能与这两种细胞结合。提示半夏蛋白的细胞凝集反应不仅具有动物种特异性,而且具有细胞类特异性。
7.3.促进细胞分裂作用:半夏蛋白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也具有动物种属特异性,促进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进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毒性1。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致死剂量为65438±03.438±042g/kg。给兔子0.5g/天,40天,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当剂量加倍时,大多数兔子腹泻,其中一半在20天内死亡。以死亡为指标,生半夏的毒性最高,其次是漂白半夏、姜泡半夏和清蒸半夏,明矾半夏的毒性最低。前四种给鸽子灌胃可引起呕吐,给豚鼠喂食可使其声音嘶哑或失声,而半夏明矾则无此副作用。明矾处理似乎减轻了半夏的毒性。半夏的催吐成分不溶或不溶于水,加热可破坏其成分。半夏水溶性成分中加入醋酸铅后的沉淀含有引起青蛙和小鼠骨骼肌痉挛的物质,用碱式醋酸铅生成的沉淀含有使青蛙瞳孔扩大的物质,滤液含有引起青蛙中枢和箭毒样肌肉麻痹的物质。
2.毒性:半夏蛋白皮下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65438±075mg/kg。生半夏、姜半夏悬浊液、清蒸半夏、半夏汤无上述反应。生半夏混悬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最大,漂白、生姜浸泡、蒸制的毒性依次降低,明矾浸泡、煎煮的毒性最低。因此,半夏的止吐、镇咳成分可溶于热水,而咽喉刺激、呕吐等毒性成分难以溶于水,不能用蒸、漂、泡姜等方法破坏,可用明矾浸泡缓解。0.5g/kg的生半夏粉(混悬剂)能促进小鼠胃肠运动,抑制大鼠胃液中PGE2的分泌,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粘膜有较大的损伤,而姜矾半夏和姜炙半夏对大鼠胃液中PGE2含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说明姜半夏的两种炮制方法能消除生半夏对胃肠粘膜的损伤。生半夏、姜半夏半夏、炮制半夏腹腔注射10天,对小鼠胚胎有毒性,有致畸作用。
3.半夏生提取物对1 ip小鼠的LD50为325mg(生药)/kg。生半夏混悬液ig的LD50为42.7±65438±0.27g/kg。半夏混悬剂(半夏按照中国药典1985的方法制备)ig给药,每3小时l次,***5次。总剂量为80g/kg,在小鼠中观察到l周的毒性反应。与相同剂量的生半夏组相比,明矾对生半夏有解毒作用。小鼠灌胃生半夏汤及法半夏汤,每次0.8ml,每3小时l次,连续给药5次。总剂量为100克/千克。经1周观察,未发现毒性反应,表明生半夏制成汤剂后的毒性远低于生半夏混悬液。亚急性毒性和累积毒性试验:100小鼠分为5组。对照组灌胃正常水。9 g/kg生半夏(= 1/5LD50)组:30%生半夏混悬液。生半夏4.5g/kg(-1/10LD50)组:igl5%生半夏混悬液。生半夏2.25g/kg(-1/20ld 50:ig 7.5%生半夏混悬液。半夏9g/kg组:灌胃制备30%半夏混悬液。每天给药1次,持续3周。结果:半夏对小鼠体重无影响。但生半夏各组对小鼠体重增加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和剂量的增加,作用更加显著。半夏组无毒性反应,生半夏组全部死亡。虽然两组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但肾脏指数(肾重/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生半夏长期服用会引起肾脏代偿性增大。长期服用生半夏引起中毒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肠、肾。病理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无明显病理形态学变化。
4.半夏对大鼠妊娠和胚胎的毒性试验表明,9 g/kg生半夏粉对孕鼠母体和胚胎有很大毒性,但相同剂量的半夏粉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30g/kg半夏汤(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50倍)可引起孕鼠阴道出血,增加早期胚胎死亡数,显著降低胎儿体重。生半夏汤30g/kg对大鼠妊娠和胚胎的毒性与半夏汤炮制品无差异,表明炮制并未减少对妊娠和胚胎有毒性的成分。30g/kg剂量的姜半夏可诱导孕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体交换(SCE)轻度增加,但15g/kg和9g/kg剂量无影响,说明高剂量(相当于100倍临床剂量)可能对DNA有一定损伤。然而,胎鼠肝细胞的SCE率不受三种剂量的影响,表明胎盘可能对姜半夏有屏障作用。
薄层色谱鉴别:①取本品粉末65438±0g,加石油醚65438±00ml(60℃-90℃),冷浸65438±0昼夜,吸取上清液30μl,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分别点于F硅胶G薄层电极上,以氢仿-甲醇(9.5: 0.5)展开,喷以磷酸铅酸10%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3)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80℃回流,过滤4h。用浓甲醇溶液取样,用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5: 10: 10)展开,喷0.2%茚三酮丙酮溶液,热风烘烤。供试品色谱中,在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的斑点。
商品规格:块茎呈球形、半球形或微斜形,去皮。表面白色或黄白色,上端圆扁,中心凹陷,周围有一些根痕,下部钝光滑。坚实的质量。断面为白色或白色,粉末细腻。轻微的呼吸,刺鼻辛辣,刺痛喉咙。每1kg 800粒以内。二等:1200粒1公斤以内,其余同。三等:每1kg 3000粒以内,其余同。统一货:块状看起来略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去皮,不分大小。
毛面白色或淡黄色,略皱,部分下端略尖。固体,白色部分,粉状。轻微的呼吸,辛辣的味道,喉咙刺痛。颗粒不得小于0.5cm
正在处理1。生半夏:去杂筛灰。
2.半夏的炮制:将半夏清洗干净,用冷水浸泡,避免阳光暴晒,并根据其产地的品质和粒度调整浸泡天数。浸泡10天后,若出现起泡,每100斤半夏加2斤明矾,浸泡1天后再换水,至味微辣,取出略干。将甘草研成粗片,加水煎煮,将石灰片浸泡在甘草汤里,加水调匀,去石灰渣,倒入半夏中浸泡,每天搅拌至颜色均匀,至黄色饱和,内部无白心为止。取出后阴干。(每个半夏100斤,明矾2斤,甘草16斤,石灰20斤)3。姜半夏:取洗净的半夏,在半夏下用上述方法浸泡至味微辣,再取另一片姜片煎煮,加明矾、半夏,煮透,取出,晾至六成,润之。(半夏100斤,生姜25斤,明矾12斤,夏季明矾14斤)4 .半夏清洗:取清洗干净的半夏,用上述方法浸泡至微辣,加入明矾和水,煮熟后取出,晾至六成干。(每半夏100斤,明矾12斤8两,夏季14斤8两)5。《论炒雷公》:修半夏,我捣白芥子粉二两,醋六两,两味搅。放中间洗三遍,用在半夏上。
6.陶宏景:半夏,用之前要在汤里洗十遍,这样会比较顺滑,不会伤喉。
性质辛辣;性温度;有毒的
经络经络、脾经;胃;肺经
功能主治:祛湿化痰;降低不良反应,止呕;祛肿消结。主咳、喘、痰;呕吐和恶心;胸闷、头痛、头晕;夜里不安分;瘿瘤痰核;痈肿毒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9g;成丸,散了。外用:适量,研磨生品,用水冲调,或酒醋混调。
注意阴虚、干咳、津伤、口渴、血证、痰燥。不要拿走它。孕妇慎用。半夏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表现为瘙痒、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丧失、恶心呕吐、胸闷、剧烈腹痛腹泻、喉痉挛、呼吸困难、四肢瘫痪、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各种讨论1。《本草》:半夏,今人只知化痰,不益脾,只盖水。脾恶湿,湿困,困不能水。《经》说,潮湿会导致腹泻。一个男人晚上上几次厕所,或者教他把姜掰一两下,用半夏汤洗净,大枣各30枚,水一升。放在瓷瓶里当开水慢慢烧,几天不定时喝一口。
2.程无忌:辛为散,半夏辛为散逆之气,以除烦止呕,辛入肺而散气,辛为散气而发声。张:半夏,热痰用黄芩,风痰用南星,寒痰用干姜,痰肿用陈皮、白术。多用会泻脾胃。
3.《汤药》:半夏,常见的肺药,不是。止呕为足阳明,祛痰为足太阴。柴胡虽然呕吐,但也有助于柴胡控制恶寒,也有助于黄芩清热,也是为了足阳明。寒热在表里,所以有半分意思。原用于治疗伤寒寒热,故名半夏。《经》说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唾液,肝入位,心入汗,脾入痰,肺入泪。咳嗽有唾液,咳嗽无唾液,咳嗽痰动,脾虚湿盛。半夏能排痰,但不能排痰。排痰者,也排肾。咳嗽是无形的,痰是有形的,无形是润,有形是干,所以是润燥。
4.《本草纲目》:半夏一般干燥有毒,多以贝母代之。贝母为太阴肺经之药,半夏为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丈夫咳嗽吐痰,劳累吐血,或见痰中带血,各种抑郁,咽喉肿痛,咽喉阻塞,肺痈,肺痿,痈肿,妇女泌乳困难等,都是贝母所导,半夏为禁药。如果唾液是脾的液体,好吃吗?都可以在脾胃产生湿热,于是唾液化为痰液,久则痰液发作,使人头晕目眩,疏于仆从,沉默不语,生死未卜。既然不是半夏和南星就能治好吗?如果换成贝母,你就等着死吧。
5.《纲要》:脾不存湿,不生痰,故脾为痰之源,肺为藏痰之器。半夏能治痰饮腹胀,因其体滑味辛温,唾液滑润,辛温能散湿。所以要祛湿通大便,利尿。所谓辛而气能化痰,辛而润泽足矣。接骨木张士云,半夏和南星治疗痰,但咳嗽自愈。朱丹溪·石云和陈二·汤灿使大便潮湿,尿长。聊程之云,半夏辛散,以湿气润肾。此外,《和记方菊》中用半硫丸治疗老年人的虚秘,均顺利。常见的习俗是南星和半夏都是燥性的,这是不对的。祛湿则土燥,痰涎不生,不是两回事的性质。古方治咽喉肿痛、咽喉阻塞、吐血出血,用两种药,非禁药。二物亦可散血,故一切伤击为主。但阴虚劳损并非湿热之邪,开窍利湿之药是排其精。
6.《本草静姝》:半夏、柴胡为之。温心山三,所以伤寒的病原体在表里之间,寒热交替。苦为善,邪在胸,则心坚,胸胀咳嗽;邪气在上焦时,头眩;如果邪气在少阴,咽喉就会肿痛。“别禄”亦指胸膈痰热满结,逆上气而咳,心口急痛,恶心,均为上焦胸中邪所致,故知主亦有责。中度病灶者还用足太阴,湿热。浊浊不分则肠鸣,湿热盛行则自汗。因此,他们会受到足太阴的治疗。辛能散结,故能消痈消肿。脾若湿热,则面色萎黄,脾实则分水燥湿,则一切症候皆除,面色光顺。温心有毒,身体又滑又干,所以堕胎也是。半夏,古人立三禁,分别叫血家、渴家、汗家。最容易被误解和难以理解的是,世界上的医生都能祛痰。每当他们看到痰的时候,总是先吐,却不知道咳嗽吐沫,冷热骨蒸,各种阴虚肺热,津液不足。如果误服此药,津液受损越多,肺部就会越干燥,殷琦就会越不足,积起浓痰,导致哑死。如果你加入了行动,灾难不会立即降临。用它的脾胃药覆盖,不要用肺肾药。寒湿痰治咳嗽适用于胃病患者,但也是一二。其阴虚炽盛,患真阴,津液转痰,致喉痒咳嗽。所以阴虚痰中带血、口渴咽干、咳嗽者忌用。还有中风,痰饮失音,燥结,便秘,血虚腹痛,这些都是法律上的禁忌。犯的太多,就救不回来了。7.《本冯静元》:半夏与白术、茯苓同用,治湿痰;萎蔫黄芩治疗热痰;南星、前胡治疗风痰;用芥子和姜汁治疗寒痰;但燥痰适用于萎蔫、贝母,半夏不治。
8.“药征”:我看《本草纲目》半夏,说孕妇忌半夏,因为它干津液。我没多想。古语有云,不死有因。如果这个证用这个药,为什么要避免?对于孕期呕吐的患者,仲景用了干姜人参半夏丸,我也尝试过治疗孕妇疼痛,用石枣汤生过几次胎,对母子无害。
9.本草阅读:今天人们专门用半夏祛痰,几乎是用明矾煮的。吃的人经常吐槽,酸的吃的少,制作方法也别扭。古人只用汤洗七遍以除唾液,今人恐之,不敢遵之。这种药对太阴、阳明、少阳是大补,但在祛痰方面不是专长。所以仲景的方子是修改的,呕吐者加半夏,痰多者加茯苓。痰多者加半夏,闻所未闻。张首晟:半夏味辛,刺鼻,能散,而唾液过多则很滑,然后迅速下降。此经取辛散之意治疗心坚气郁者,亦以辛泄坚满之气,滑则降气。咽喉肿痛,头晕咳嗽,都是气上冲,涨多跌少,滑跌更好,这是主要原因。胸胀是心下的胀满,肠鸣是腹中的绞杀,都有缓解、开窍的作用。对于止汗者,多汗多为气火上冲所致,气火上冲,可抑可畅,故可止,可见筋胃不固之虚汗。后人只知道半夏是消痰的统帅,而本经对饮痰却只字未提。然后他们才知道,这个东西的长短在于“降”字,最初不是用来治痰的。之所以能消痰浊,是因为它能开泄滑下。本经的适应症都是从它的力量来解释的。至于《别录》中的适应症,大多是本经的代名词,但痈肿有痿黄两个症状,而遮痈肿仍是脉络的郁结,痿黄也是湿热的不通,湿热可以控制,但也是泻下之功。如果对自己的脸型满意,也可以外用瘦脸药。通俗医书都说半夏专治湿痰,贝母专治干痰。这是真的吗?打开神庙。古代用半夏治痰,但其唾液多而滑,味辛而导泻。没有燥湿之意,只是它的唾液太浓,刺力很猛,所以是毒品,吃多了会喉咙痛,而生姜是专门用来解除这种毒的。古代没有制药的方法。凡是有半夏的一定要和姜一起用,这是克制的意思。但从六朝开始,医药界开始议论,制作方法也越来越密。但制成之时,丰富无穷,取之不尽,故泡之,捣之,捣之,药之原,已淘汰久矣,连明矾亦复用久矣。但是新花的滑真一点也没有保留,变成了大干的渣滓,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各种功能。还是怀疑古书的可信度,还不如不公正。古书上说半夏善治风痰,言者以辛试祛风,所以说治成人中风,小儿惊风癫痫,都是治风搜风之功。其实半夏是排出来了,只是积痰生热,积热气上升。如果内风自动,能降气开痰,风阳自止,肯定不是能散外感的风。
10.经典:伤寒,寒热,坚心,下气,咽痛,头晕,胸闷,咳嗽,肠鸣,止汗。
11.《别录》:以痰热解胸膈,上气咳嗽,心下急痛,恶心;消痈消肿,流产,治痿黄,悦颜。生活让人吐槽,熟悉让人堕落。
12.药性理论:祛痰生津,开胃健脾,止呕,除胸中痰,降肺气,治咳嗽。痈肿不是新生儿擦就能消除的,能去瘤去胆。气虚带痰,加之,用之。
13.日华子本草:治呕吐,恶心,霍乱,肠腹寒,痰疟。
14.本草:胃寒呕吐。
15.医学渊源:治疗冷饮引起的寒痰咳嗽,和胃气,除胃寒,入饮食。有必要治疗太阳下痰厥引起的头痛。
16.《主治秘方》说,胃燥利湿,化痰,益脾胃之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朱震恒:治眉骨痛。
17.《纲要》:治脘腹胀满,目不应色淡浊,梦遗,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