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的化学成分

肉桂是樟科肉桂属的肉桂属植物。其树皮、枝(桂枝)、叶、幼果(桂枝)均可入药。肉桂的干燥树皮是常见的香料,樟脑、樟脑油、肉桂油是重要的医药和化工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中国药典》(2015版)记载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热。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活络的功效。可用于阳痿、宫寒、腰膝冷痛、肾虚气喘、阳虚浮上、头晕目眩、心寒疼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闭经。肉桂在历代草药中被列为上品。按其规格可分为管桂、七边桂、板桂、贵由、油桐、桂心、桂穗[2]。据《中国药典》(2015版)、《中成药国家标准汇编》、《卫生部药品标准》、《医学百科网》、《药智数据网》统计,我国共有565种中成药。肉桂和其他中药用于治疗肾阳虚,气血不足,畏寒,腰膝酸软,四肢冰冷,尿频,肾囊。近年来,肉桂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和临床研究逐渐深入。摘要:综述了肉桂的资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探讨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肉桂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分析了肉桂的生物来源、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的关系。为了明确肉桂的品质标记(Q标记),开展了基于“品质标记”的研究。

1资源分配

樟科植物约有45属2 000 ~ 2 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中国樟属植物约250种,46种,1变种,主要产于南方各省,北至陕西、甘肃南部。樟树分为两组,肉桂属于组。肉桂和其他28种植物。肉桂原产于斯里兰卡,在中国、东南亚国家和世界许多热带地区都有种植。我国肉桂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省、云南等省[1]。根据《南方草木》、《三夫黄图》、《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古籍中“肉桂”的原植物记载,肉桂的正宗产地为我国的广西、广东及越南部分地区。

2化学成分

肉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黄烷醇及其聚合物、萜类、木脂素、酚酸、香豆素、皂苷、多糖等成分,此外还有无机元素等化合物。

2.1挥发油

2.1.65438+肉桂酸也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6-7],其在肉桂中的含量高达1 275.50 μg/g[7]。

肉桂挥发油还含有许多其他芳香化合物,包括肉桂醇、2-甲氧基肉桂醛、2-甲氧基肉桂酸、乙酸苯丙酯、乙酸肉桂酯、肉桂酸甲酯、2-甲氧基肉桂酸乙酯、丁香酚、丹皮酚、1,2,3,4,4a,5,6,8a-。4a,5,8,8a-六氢萘,1-甲氧基-4-(1-苯基)-苯,3-苯基-2-丙烯醛,3-环己烯-1-甲醇,3-(2-甲氧基丙基)。6-二甲基萘、苯并呋喃、苯甲醛、苯乙烯、苯乙醇、苯乙酮、苯丙醛、氢化肉桂醛、水杨醛、香芹酚、1-甲基-3-(1-甲基乙基酮)苯酚、甲基丁香酚[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