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能做什么药?

茶文化和中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都与神农传说有关。因为茶有很好的医疗作用,唐代就有了“茶药”一词(见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宋代林鸿的《山甲清宫》一书中也有“茶为药”的结论。可见,茶是药,被收录在药书(古代称为本草)中。但在现代习俗中,“茶药”一词仅限于处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因为茶的作用很多,可以防治国内外妇女儿童的多种疾病,所以茶不仅是药,更是目的,正如唐代陈藏琦所强调的:“茶为百病之药”。茶不仅对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而且有很好的延年益寿、抗衰老、强身健体的功效。茶的二十三个功效(1)少睡(2)安神(3)明目(4)清脑(5)止渴生津(6)清热(7)解暑(8)解毒(9)促进消化(10)醒酒(165438)。松弛(15)、痢疾(16)、痰(17)、祛风解表(18)、健齿(19)、心痛(20)、疮、瘘(21)、饥(220)。《救命苦海》说:“口烂,茶根代茶。”本草纲目:治痤疮,宜在室内烧茶、吸烟。中医说“茶”。中医认为,茶能清脑、中促消化、下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饮品。但是,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茶叶,药理作用是不一样的。产于安徽,叫罗松,主要功能是“融食”;那些产于浙江绍兴的,是在日本铸造的,专做“清火”;产于福建的叫煎茶,专门“制茶”;生于六合者,名为苦丁,专治“止痢”;普洱茶,产于云南南部,具有消食、消痢、止痢的作用。可见茶在医学上大有学问。不仅如此,中医还认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茶也有寒、热、温、凉四味之别。所以四季喝茶也要有所不同。春天,阳光温暖,阳升阴落,万物复苏。经过漫长的冬季,人“内热积聚”,要注意驱寒祛邪,扶阳固气。这个时候,你应该喝花茶。因为花茶香气浓郁,香而不浮,爽而不浊,具有理气解郁,祛秽和中,促进体阳生发,振奋精神,消除春困的作用。夏天天气炎热,烈日炎炎,气候闷热,大量出汗,造成水电解质失衡,需要大量补充水分。这个时候喝绿茶。因为绿茶味苦寒,清新爽口,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促进消化的作用。秋天,凉爽,有小沙的形象。空气渐渐干燥,人感觉皮肤、鼻子、喉咙都干燥难受。这就是所谓的“秋燥”。此时宜喝绿茶,绿茶色泽翠绿,内质丰富,不冷不热。秋季饮用,可润肤祛燥,生津润肺,清热凉血。冬天天寒地冻,天寒地冻,寒气袭人。人体处于吸收状态,新陈代谢缓慢,容易患“感冒病”。这个时候喝红茶。这种茶,红叶红汤,醇香干温,养阳增热暖身,能加奶加糖,无香味,还能去油腻,和胃。误区:“茶包治百病”。有些人认为茶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饮料,还是治疗疾病的良药。众所周知,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不宜喝茶,尤其是浓茶。浓茶中的咖啡因会使人兴奋、失眠、代谢率增加,不利于休息;还能加快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患者的心跳。,甚至心律不齐、尿频,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此外,咖啡因可刺激胃肠分泌,不利于溃疡病的愈合;茶叶中的单宁有收敛作用,减缓肠道蠕动,加重便秘。食疗的价值:山茶科木本植物茶的芽叶。又名苦茶、茶、茶、脯茶、茶芽、芽茶、精品茶。长江流域和中国南方各地都有栽培。春夏秋三季,以清明前后采收嫩叶为佳。茶叶除了鲜用,一般都是经过加工提炼后备用。茶的种类很多,一般是绿茶,红茶,绿茶等等。从产地来说,有龙井、铁观音、祁宏、普洱茶、碧螺春、信阳毛尖茶、象皮青、奇强茶、吴韵茶、乌龙茶等各种不同风味和特色的名茶。【性状】味微苦,甘凉。能清脑醒神,解烦渴,利尿,消食解毒。【参考文献】含有咖啡因、茶碱、可可豆碱、黄嘌呤、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C、氨基酸、鞣质、挥发油、三萜皂苷、黄酮类、多糖等。咖啡因多与茶叶中的单宁结合,尤其是春季的嫩叶。茶叶发酵后,游离咖啡因的比例可以提高。【用法】用于风热发作,头晕目眩;暑热口渴,或饮酒过度;好好睡,会累死的。小便短赤者不宜,或水肿尿少者;油腻食物堆积,消化不良;湿热泻痢。此外,还可用于误服金属盐或生物碱而未吸收的人。【用法】泡茶、煎汤、研粉等。【注意事项】失眠不宜服用。

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