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很闷,胃也不舒服。
1.功能性胸闷(即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如果长时间呆在门窗紧闭、不通风的房间里,或者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人发生争执,或者在低气压的气候中,往往会感到胸闷乏力。短暂休息后,开窗通风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调节情绪,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像这样的胸闷可以说是功能性胸闷,不需要紧张,也不需要治疗。
二、病理性胸闷(即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胸闷不仅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体内某些器官的疾病引起的,即病理性胸闷。比如:
1.呼吸道梗阻:气管、支气管长瘤、气管狭窄、气管外压(甲状腺肿、纵隔长瘤);
2.肺部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肺不张、肺梗死、气胸;
3.心脏病:一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和心脏肿瘤;
4.膈肌疾病:膈肌肿胀、膈肌麻痹;
5.体液代谢和酸碱失衡。
病理性胸闷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缓慢发生。大多数突发事件是由于急性创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急性哮喘、气管异物引起的急性心脏病发作、急性肺梗死等。缓慢性胸闷是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儿童胸闷多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或纵隔肿瘤;年轻人胸闷多提示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胸闷大多提示肺气肿和冠心病。
总之,一定要注意胸闷,以免耽误必要的治疗。你应该去医院做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生化检查、肺功能测定,让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
心肌受累伴有胸闷。
关键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损伤。
弱势人群:儿童和年轻人。
12岁的小军父母都是军人,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半个月前,小军突然发烧,嗓子疼。他休息了几天,吃了一些感冒药。谁知,最近几天,小军总感觉胸闷气短,几分钟就喘一次气。老人认为孩子不想上学,故意捣乱,也就没在意。不想,小军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胸闷、心慌、头晕,无法坚持上学,引起了老人的注意。经医院检查,小军患有病毒性心肌炎,胸闷是心肌炎引起的。
郝伟主任说,心肌炎多由感冒病毒引起,一般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发病初期常以感冒症状为先导,如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或呕吐等。患者在2周左右要特别注意胸闷、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具有隐蔽性,容易让人误认为感冒没有完全治愈而误治。心肌受累明显时,患儿常主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头晕、乏力。严重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终末发绀,短时间内可发生意外。
待遇?服用1,急性期至少休息3 ~ 4周;2.荷尔蒙;3、大剂量维生素C和能量混合物;4.中医对本病的综合治疗和整体调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5.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西红柿)和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6.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感冒、伤风或上呼吸道感染;7、用药应遵医嘱,尤其是心律失常患者,不可随意增减剂量;8.避免剧烈活动,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颈心胸闷容易误诊。
关键词:颈椎病、胸闷胸痛。
弱势人群:中老年人。
50岁的孙是一家政府机构的会计,在过去的8年里,他反复患有胸闷和心前区疼痛,并在多家医院被诊断为冠心病。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没有效果,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医生询问病史时发现,她的“心绞痛”多发生在伏案坐太久、高枕睡眠起床,或突然转头或摇头后。体检发现颈椎活动稍受限,X线片和CT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椎轻度骨质增生,诊断为颈椎病引起的颈心综合征。经过三个疗程的中医综合治疗,症状全部消除。
张教授分析,颈心综合征患者年龄较大,容易出现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有些医生忽视职业、病史采集和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过分依赖仪器等辅助检查,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可能与临床症状不相符时,更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
颈椎病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收缩,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统称为“颈心综合征”。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可能出现胸闷、不适、心慌、气短等表现。心电图上有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但颈心综合征型心绞痛与冠心病心绞痛是有区别的。与劳动负荷增加和情绪激动无关,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和钙拮抗剂也不能缓解。但颈椎负荷的增加往往是这类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如高枕位、长期保持过度的抬头低头姿势、背部受凉、扭伤、疲劳等。
“颈心综合征”的根源是颈椎病,所以主要用于治疗颈椎病。日常生活中,要纠正高枕位,避免过度抬头低头,注意颈部保暖;局部理疗和热敷;适当的颈部体操活动颈部,可以缓解或减轻“颈心综合征”的各种症状。
焦虑、胸闷、气短
关键词:紧张焦虑胸闷心悸。
流行人群: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詹江是Xi安一家企业的政治干部,今年40岁。去年7月我飞到北京开会。突然在飞机上感觉紧张,胸闷,心慌,手脚发抖。到北京后,病情有所缓解。两个月前再次坐火车去北京,途中又发作了一次。当时我以为是“心脏病发作”,中途要求下车,住进了医院。从此,胸闷、心慌、紧张、焦虑、烦躁、颤抖一直存在,几乎每天都有发作。医生计划诊断为“隐性冠心病”。服用丹参片、三磷酸腺苷、谷维素、脑乐静无效。后来去精神卫生中心咨询,医生又给患者做了心电图、脑电图、脑电图地形图、血脂等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但他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是21,医生做出了“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Xi安精神卫生中心贾瑞主任表示,焦虑症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为5%,通常有三个方面:1,内心体验:坐立不安,坐立不安;2、自主神经系统改变:胸闷、心跳加快、心悸、胃肠蠕动减弱、食欲下降等。;3.运动系统表现为无力、手脚无力、轻微震颤、颤抖、眨眼、磨牙、面部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等多余动作。
焦虑症的各种症状出现后,患者切不可盲目用药,应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焦虑症。心理治疗的重点是1,缓解精神压力的原因(即改变认识)。给予适当的支持,让他们解除顾虑,放弃不合理的要求。2.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在医生的帮助下,你应该对自己的症状和身体状况有正确清晰的认识。
贾瑞主任说,还有一种人,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但经常感到胸口憋闷,心慌气短,紧张害怕,有一种频临死亡的感觉,好像必须马上抢救。这其实是一个“心脏神经症”患者。这类患者的一个特点就是爱思考,想多了,凡事都要刨根问底,也就是善于思考的优点有点过头了。
心理健康专家提出,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关系密不可分。比如当你受到外界刺激或心理因素的刺激时,你的生理反应会很强烈,可能会出现胸闷、心慌、出冷汗,这些都是人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但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太久,又没有具体原因,那么你可能患有心脏神经官能症。即便如此,也不要惊慌,只要通过系统的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胆悲胸闷。
关键词:胆道疾病,心悸,胸闷。
流行人群:肥胖中年女性。
赵燕华(化名)今年45岁,在Xi安一所中学当老师。近几个月感觉胸闷,心慌,心跳加快,右上腹疼痛。医生诊断我是心绞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并没有好转。前几天,她在上腹部剧烈疼痛后,因急性胆囊炎摘除胆囊后,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消失。
赵坤主任认为,赵老师生病的根源不是心脏而是胆囊,她患的是胆心综合征。胆心综合征是一种容易与心脏病混淆的疾病。在临床上,医学专家早就注意到胆道疾病患者可出现类似冠心病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改变,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患者,尤其是肥胖患者。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以下两点:①胆结石和冠心病均与脂代谢紊乱有关,因此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②胆道系统与心脏在神经支配上共用同一通路,可能是神经反射所致。
胆心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心电图改变。部分患者伴有右上腹疼痛,用心血管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胆心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治疗胆道疾病,控制胆道炎症,清除胆道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