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甲骨文的起源写一篇作文。
古甲骨上的刻痕被认定为商代文字,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第三次考古发现之一(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存)。但是,它的发现过程非常偶然,充满戏剧性。
清末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秋天,在北京清廷担任国子监供酒的王(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大仁堂中药店买了一剂中药。王偶然看到的一种药叫龙骨。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这块骨头上怎么会有几十万年前的雕刻符号?这不禁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以研究古代石刻而闻名的王仔细研究,发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刻痕,而是酷似古文字,但其形状既不是毛笔(大篆),也不是印章(小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进行深入研究,他派人到大仁堂,以每根二两银子的高价,将药店里的刻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等人搜刮,累计1500多件。安阳出土的甲骨文
经过对这些龙骨的仔细研究和分析,他认为它们不是“龙”的骨头,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动物骨头。他从甲骨上的刮痕中逐渐认出了“雨”、“日”、“月”、“山”、“水”等字,进而查出了商代几个国王的名字。这证实了这是一种刻在动物骨头上的古文字。此后,这些刻有古文字的甲骨文在各行各业引起了轰动,学者和古董商都在争夺它。
曾有人质疑王在中医中发现有文字的龙骨的理论,认为王在相关著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王吃的龙骨已在药房加工成细颗粒,看不到刻有文字的痕迹。而且当时菜市口周边也没有大仁堂药店。对此,后来研究甲骨卜辞的学者周绍良说,当时的龙骨在中药店里是按件出售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他去中药店买龙骨时还是这样。至于大仁堂药店,当时不在菜场,但菜场有一家很有名的熙和年堂中药店。当时人们迷信熙和年堂,要去熙和年堂药店买中药,可能也是当时误传的结果。
在甲骨卜辞被证实之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们不停地挖掘,在他们的地里挖出古老的甲骨。据说第一个用甲骨做药材在中药店卖的人是一个叫李成的理发师。有一次他得了脓肿,没钱求医买药,就把这些甲骨文磨成粉,敷在脓肿上。没想到脓液被骨粉吸干了,发现骨粉也有止血的作用。从那时起,他收集它们,把它们描述成龙骨,然后卖给中药店。
经过很多学者专家的考证,所谓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的工具。占卜之前,人们把龟甲和牛的肩胛骨看得整整齐齐,然后在甲骨背面钻上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他们先向鬼神祈福,然后用燃烧的树枝将深巢或凹槽的侧面烧至一定程度,甲骨相应部位出现裂缝。因此,占卜师根据裂缝的长短、粗细、平直度、隐蔽性来判断事情的好坏、成败。占卜之后,用小刀将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占卜的附近,这就是甲骨文。刻有甲骨文的甲骨被妥善收藏在地窖里作为档案,流传后世。甲骨文发现的故事,后来被称为“一枚甲骨文震惊世界”的奇迹,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写下了传奇的篇章。
2.甲骨文的起源甲骨文的发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么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文字呢?
自19世纪末发现甲骨文以来,* * *已发现甲骨16万余片,发现文字4000余个,识别文字1752个。这些甲骨文和青铜器成为我们了解商代宫廷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为什么这么说?先说甲骨文的出现。
“尚书?托多斯记载:“唯殷祖上有书典。“商人写的‘书’字,是用绳索编织的细长竹木的形象;“点”字是双手“书”的形象。但商人的“典书”是写在竹木上的,容易腐烂。到了春秋时期,已经不多了,于是孔子发出:“李霞,我能说,但我找不到。“李因,我能说什么,在宋朝是不够的。文献不足。如果你够,我可以征收。(《论语?《史记·八蜀》)?尹本基虽然有个大概的大纲,但整篇只有两千多字,还是比较简略的。
好在商人留给我们另外两件东西,可以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有个大概的了解。这些是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铭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甲骨上刻的文字,大多是商代君王占卜的记录,称为“甲骨文”,有些与占卜无关,故统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的起源
甲骨文是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年。商统治者迷信鬼神。在他们行动之前,他们经常用龟甲和动物骨头来预测好运或厄运。后来,他们在甲骨上刻上了他们所占有的物品和事后应查的甲骨文或相关的注释。他们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自清末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以来,距今已有65,438+000年。目前出土的甲骨数量超过150000件,大部分是盘庚皇室迁殷而死的遗物。为了出门去殷墟,也叫殷墟人物;因铭文多为甲骨文,故又称镇卜字。目前出土甲骨文* * * 4500字,已识别2000多字,正字1000多字。记录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供你参考!
祝你好运!
3.文章第四段描述了“春”字的由来。甲骨文中原来的“春”字,刻在甲骨文中就像是刚从地里钻出的蓓蕾。这个芽就是“吞”字。“屯”字就像草木曲折难行的形状。它的形状像一根贯穿其中的草,上面有一条代表地面的横线和弯曲的“屯”字尾部。所以,春天生长的植被是曲折的。大概是想借用植物刚刚破土而出的状态来代表春天吧。后来春天的人物逐渐增多,写法也越来越复杂。尽管如此,这些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小篆,春字的几种不同写法都是同一个“屯”字。另一个特点是,它们用“草木”和“日”来表示“春天”。
4.“月”字的由来是一篇关于“月”字起源的文章。天空中最明显的物体是太阳和月亮。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它们,并试图把它们写出来。太阳是圆的,它的形状不会改变。当然是用圆来表示。如果月亮用圆来表示,不是很难区分吗?幸运的是,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包括新月、半月和满月。既然不适合满月形状,那就用新月的形状做“月”字吧。我们来看看甲骨文中的“月”字。不就像一弯新月吗?中国的传统历法把月亮满月的时期称为一个月,所以一些与时间有关的词是由“月”组成的,如“望”、“朝”、“期”。
5.关于甲骨文的起源,故事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古文字。甲骨文主要是指殷墟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殷琦”,写在商代的龟甲兽骨上。65438+是2009年底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发现的。它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在中国商代晚期(14~ 11世纪)被皇室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商朝灭亡,周朝兴起后,甲骨文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
甲骨文发现的故事。
清光绪年间,有个叫王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负责人。有一次,他看到一种叫龙骨的中药,觉得很奇怪,就翻看了渣滓。没想到上面还有看似字面的图案。于是他买了所有的龙骨,发现每个龙骨都有相似的花纹。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发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和哺乳动物的甲骨文,所以人们把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们的学科叫做“甲骨”。
6.关于甲骨文的起源,故事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古文字。
甲骨文主要是指殷墟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殷琦”,写在商代的龟甲兽骨上。65438+是2009年底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发现的。它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在中国商代晚期(14~ 11世纪)被皇室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商朝灭亡,周朝兴起后,甲骨文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甲骨文发现的故事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个叫王的人,掌管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
有一次,他看到一种叫龙骨的中药,觉得很奇怪,就翻看了渣滓。没想到上面还有看似字面的图案。于是他买了所有的龙骨,发现每个龙骨都有相似的花纹。
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发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龙骨。
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和哺乳动物的甲骨文,所以人们把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们的学科叫做“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