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蛔虫的中药
乌梅丸
来源《伤寒论》。
乌梅细辛三百枚,干姜六两,黄连十二两,当归十六两,附子四两(去皮炮),川椒六两,桂枝四两(去皮),人参黄柏六两。
用法:将乌梅用苦醋浸泡过夜,去核,蒸熟捣碎;其余药物研成细粉,与乌梅膏混合,加密成梧桐树那么大的药丸。每次7-9g,一日三次。不吃冷、滑、臭的食物等。
功效:温脏祛缩。
主治:脏寒、胃脘痛、烦躁不安、四肢冰凉、食后呕吐、腹痛、呕吐、间歇性发作或迁延不愈。
本方为寒热合方,专治寒热错杂型晕厥。乌梅、川椒杀虫驱螺;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肉桂、附子、生姜,辛、温、寒;人参,当归,气血。
根据编者的临床经验,吴梅丸对治疗胆道蛔虫病和某些过敏性结肠炎有效。治疗胆道蛔虫病,编者改为煎服,重用乌梅30克,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疼痛停止后,去人参、当归、附子、桂枝、黄柏,加印楝根皮15g,槟榔9g,连服二至三剂,即可好转。至于过敏性结肠炎的治疗,还是以服用药丸为宜,每次6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