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外耳炎应该用什么药?

外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外耳炎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局限性外耳炎,又称外耳疖炎;另一种类型是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也称为弥漫性外耳炎。外耳道沸腾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可射向同侧头部;急性弥漫性外耳炎的特征是耳痛和分泌物。预防外耳炎,一定要注意纠正挖耳朵的习惯。游泳、洗头时,应及时将污水擦拭干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重要。

治疗:

这种病的治疗一般以药物滴入耳道为主。耳痛、红肿明显者应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慢性期可采用中药为主治疗。

预防:

首先要改掉挖耳朵的坏习惯。挖耳不仅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容易长“外耳道乳头状瘤”,常引起耳道出血,甚至影响听力。

其次,要防止污水进入耳朵。洗头和游泳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住外耳道。

外耳炎,或称弥漫性外耳炎,是由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流脓或游泳、洗澡等浸泡在水中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堵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常见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该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多见于夏秋季。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发作,外耳道灼热、痒、痛,表现为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是稀薄的分泌物,然后变成稀薄的脓性或脓性分泌物。如果皮肤肿胀,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覆盖鼓膜,引起耳鸣和听力下降。严重者耳朵周围淋巴结肿大压痛,全身不适。

慢性外耳道炎病程长,耳痒,少量稀脓,轻度听力下降;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盖有痂皮,痂皮下有少许脓液或碎屑,有时揭痂皮时会出血;耳膜可浑浊、增厚、不清。

外耳道炎的处理原则是:控制感染,局部清洁,去痂皮,促进干燥。

在急性期,可以全身应用抗生素,如二甲双胍0.5g,口服,每天三次,以控制感染。耳痛严重的人可以服用止痛药等止痛剂,每次1 ~ 2片。局部治疗可应用5% ~ 8%醋酸铝纱布填塞外耳道,并指导患者每3 ~ 4小时滴注上述药液,每日更换纱布,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进干燥。或涂以2% ~ 5%硝酸银溶液;或用四环素可的松软膏、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外用。可采用中药用耳炎灵小纱布条湿敷局部,促进愈合。

慢性期局部应用皮炎平软膏或中药儿炎灵纱布湿敷效果较好;如果外耳道又粗又粗糙,可以用中药紫桂油(紫草和当归各等份,香油适量)在油中煎。当药变成黑黄色时,关火,等待冷却。具有活血、润肌、消肿、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外耳炎、外耳湿疹。

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