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是一门综合艺术,讲的是什么?

口才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现代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但是,优秀的口才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刻苦学习和锻炼获得的。

口才是口头表达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口头表达的艺术和技巧。具体来说,口才是在各种口头交谈的实践活动中,能够运用准确、得体、恰当、有力、生动、巧妙、有效的口头表达策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取得满意的交际效果的一种语言表达技能。

可以说,口才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艺术。但在现实生活中,一百个人中有几个人擅长口才?只有少数人口才好,口才可以说是天才,但大多数人口才好是因为经常训练。其实说话也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强化练习才能掌握和掌握。练习是成为口才大师的重要手段,教学要重在学和教。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口才呢?首先,尽量说得流利、清晰、准确。

这是口语表达的基础。这是不容易实现的。

有些人很有才华,很有见地,但一开口就无言以对。真的很难说清楚,因为他们充满了知识。说者纠结,听者焦虑,有的人话多,打乱了自己正常的语言流程。有些不清楚,很沮丧。这些都阻碍了思想的准确表达,大大降低了演讲的效果。

在纠正语言障碍的时候,只要付出一些努力,是有可能提高表达能力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美国总统罗斯福提供援助。就是这个大人物,说话总是结结巴巴,口齿不清。

由于口才不好,他在下议院做了第一次演讲,中途落选。但他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的技巧,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总结出演讲的四要素:节奏、措辞、对比、中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丘吉尔最终成为了世界级的演说家和杰出的政治家。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步入政坛后,都为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撒切尔夫人还特意请了老师来指导她的声音,让她的演讲更加愉悦迷人。

第二,言简意赅,一定要记住不要冗长复杂。

经常听到有这么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有人说话。”同时反映了人们对一些“逢会必讲,总是讲,没完没了,空洞无物”的演讲者的厌烦,中青年干部要引以为戒。

有人认为,说话时,如果“分量”不重,就不容易引起注意。所以为了增加“分量”,说出效果,我反复强调,不厌其烦地一一列举。我讲了“轮谈”,开了“中药店”。殊不知,说多了就来不及了,多余的话淹没了重点和主题;逻辑上的混乱往往会让听者直奔主题。

特别是有几种情况,一场演讲永远也不可能持续很久。在联欢会、庆典、娱乐、礼仪活动的开场白中,在场者的兴奋点是不听课,绝不在不恰当的时间发表长篇大论。

露天集会,群众的精力不易集中,滔滔不绝,反而适得其反。年关将至,夜短,时间紧迫。要理解别人的感受,尽量把自己的谈话精简压缩,有讨论有对话,了解群众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要少说,少说,多听,多给别人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文字真实,不长,语言精炼,不多。

要努力提高提炼总结发言的能力,增强发言的逻辑性、组织性和层次性,善于运用凝练的哲理和成语。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让自己的口语更加简洁、详细、贴切、简短、有意义,对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大有裨益。

第三,说话要注意场合、场合、对象。

黑格尔曾说:“既然要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首先,演讲人要充分考虑演讲的场合、听众的理解能力和一般性格,否则他的语气会因为时间、地点和聆听的不合适而无法表达出想要的实际效果。”演讲的目的是让人接受,一定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

在人代会、党代会、劳模会等大型会议上发言,如果只看稿不见人,照本宣科,几堵薄薄的墙隔断了你和同志们的情感交流,会大大影响发言的效果。

与农民特别是老农民或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妇女交谈时,要注意讲身边的事,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人听得懂,听得进,听得进。

与知识分子的讨论和研讨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深度,从而形成相互之间的同级交流。同时,内政和外交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把外交事务中非常得体的话照搬到与同行、兄弟的交往和商务谈判中,人们就会产生玩弄“外交辞令”、敬而远之的负面效应。

与同志谈话时,要多注意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水平、性格、情况,注意谈话的措辞和方式,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的。

人们常常通过“看人吃菜,看人说什么”来讽刺那些见风使舵、言不由衷、玩弄辞藻的人,他们的发言有针对性,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沟通自己的认识和与同志的交流,这与务实的处事哲学明显不同。

第四,从自己说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动之以心者,必先虑之以情。”话是肺腑之言,真情实感才能开门见山。大部分的演讲稿都是演讲者自己写的,那么那些感人的人为什么不先关心一下感受,强调一个字“情感”呢?演讲者只有情绪化,才能打动听众。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的。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他从政28年,做过无数次成功的演讲。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每次演讲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撰写演讲稿。

1954年,为了迎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他花了一个多小时准备了一篇只有一分钟的欢迎词。

演讲者对公众演讲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演讲者必须有一闪而过的“自我”思想来影响和感染他人。

比如央视主持人白获得“写作与做人”演讲比赛大奖,采访季羡林先生就深深震撼了他。同时,他感受到了老人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发出了“渴望老年”的独特声音。这种“自我”声音的独特魅力,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放射出思想之光。

一场成功演讲的全部魅力首先应该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然后强调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以及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感受。重要的是让“我”成为“我”,有勇气展现一个活生生的“我”。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没有个性就没有魅力。

古今中外的口才大师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作为外交专家,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有不同的说法。作为谈判大师,戈尔巴乔夫和里根有着不同的表达风格。

显然,个人语言风格的形成是长期积累和锻炼的结果。说自己的话,少说陈词滥调尤为重要..

第五,表达得体。

有些人说话太过草率冲动,容易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所以要特别注意自己和工作对象的关系,给人一种平等谦卑的感觉。

口才其实是一个人的学识、气质、性格甚至思想的综合反映。一个人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同时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加深知识和生活的积累,进一步让口才和才华成为事业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