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肛门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鸡的肛糊是由各种应激、疾病或脱水引起的症状,多发生在孵化后3-7天的鸡。比如鸡不及时开始烧水或进食,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患痢疾和传染性法氏囊病,往往导致消化不良,生长缓慢,肛门糊,成活率低。
(1)病因是单纯性消化不良:刚孵出的雏鸡消化器官较小,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如果给它们喂粗蛋白高的饲料,它们会因暴食而消化不良,产生肛糊。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嗉囊肿胀、粪便中饲料未消化。
脱水后过量饮水:由于长途运输或初次饮水较晚,造成雏鸡血液浓缩脱水,导致肾脏苍白肿胀,尿酸盐沉积。雏鸡过量饮水后,会因渗水量高而腹泻,粪便会粘在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糊住肛门。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羽毛松散,粘液和白色疏松粪便,肛门松弛,宫缩无力。
啄肛:严重的肛糊会引起肛门肿胀,排便不畅,粘在一起引起肛糊。病鸡羽毛散乱或脱落,粪便中常含血丝或黏稠的血液。
雏鸡白痢病:一般在孵化后1 ~ 2天开始发病。大多数感染雏鸡在7日龄后死亡,临床症状明显,表现为虚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粪便在肛门内粘连、堆积,造成排便困难。病鸡怕冷,喜欢扎堆,翅膀下垂,排出白色粉笔状或绿褐色粪便,脱肛或肛门持续扩张收缩,排便时因疼痛而尖叫。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此病的鸡,羽毛蓬松,不愿行走,情绪低落,食欲差,腹泻,严重萎缩,嗜睡,脱水,哀叫,3-4天死亡达到高峰。病鸡饮水量明显增多,排泄物呈淡白色或黄色,粘在肛门周围,一拧一啄肛门。
压力:小鸡的体温调节中枢没有发育好,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当外界环境急剧变化时,不能有效调节自身体温,免疫力低下,引起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病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清鼻涕、鼻眼内有分泌物,排出的粪便粗细不一。(2)单纯性消化不良的防治措施:将饲料蛋白质含量降至20%,饲喂1周。每100公斤病鸡饲料可添加100克乳酸菌,混合饲喂4天,或添加0.1% ~ 0.5%微生态制剂。
雏鸡白痢病:20%氟苯尼考1克用20毫升开水冲服,溶解后加入3000 ~ 5000毫升水集中饮用,1次,每天3天。
脱水引起的暴饮:电解多维或快速饮水3天。
传染性法氏囊病:注射高免疫卵黄抗体缓解症状;也可用广谱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同时用中药金蟾五毒散按4%的比例混合喂养3天。
肛贴:将鸡浸泡在0.1%高锰酸钾温水中清洗干净,给感染的鸡涂上紫色药水。(3)预防措施:雏鸡出壳后,及时饮水有助于吸收腹腔内剩余的蛋黄。一般12小时后可以第一次喝。前3天最好用温开水,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电解质和抗生素,可有效预防雏鸡肛贴病的发生。
适时喂食:雏鸡最佳喂食时间为孵化后24小时,最迟不超过36小时。鸡第一次饮水3小时后即可开始进食,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玉米渣可以用作原料。注意不要在雏鸡的全价饲料中添加杂粕。
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雏鸡出壳后体温会降至39.5℃,需要2 ~ 3周才能恢复。因此,育雏舍内保持60% ~ 70%的适宜温度和湿度是必要的,不仅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可以防止肛糊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