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生叶可以入药吗?

可以入药

Neriumindicum是NeriumindicumMill的叶子。夹竹桃科植物白花。本品属于强心中药。味苦,性寒,微毒,入心经。其主要功能为强心利尿、祛痰平喘、止痛化瘀。现代临床用此药治疗心力衰竭、喘息和咳嗽、癫痫、跌打损伤、闭经和斑秃。本品有毒,用量为0.3 ~ 0.9 g。

药用价值

功能指示

强心利尿,祛痰平喘,止痛化瘀。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肿痛、闭经。[3]

①《岭南草药集录》:流产,通经。[3]

2《科学民间草药》:叶:强心、利尿、祛痰。[3]

3《陆川本草》:叶:镇痛,化瘀。治疗跌打损伤、肿痛。[3]

④中国药用植物图说:催吐。[3]

⑤陕西植物药考察:解痉。[3]

⑥湖南药理:通利关节。[3]

药理作用

1)强心作用:夹竹桃的叶、茎、皮、木、花均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其中叶的作用最强。其叶的醇提取物中所含的齐墩果酸C对实验动物的心脏和心电图有强心苷样作用,可增强心肌纤维的收缩力,延长不应期,抑制心脏传导,刺激迷走神经使心脏传导功能进一步降低。其有效剂量能增强实验动物的心肌收缩,增加收缩幅度

法国庭院夹竹桃

同时血压升高,接近中毒时,血压开始下降,心律紊乱。是一种迟效强心苷,强于洋地黄,弱于松果菊苷。[3]

2)利尿作用: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有利尿作用,但弱于洋地黄。[3]

3)镇静作用:夹竹桃水煎剂和醇提物对实验小鼠有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嗜睡,能延长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无抗惊厥作用,其镇静作用出现在心律改变后。[3]

4)杀虫作用:其树皮的水提取物和胶质具有杀虫、灭螺作用。夹竹桃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轮枝菌的毒性是标准杀螺剂氯硝柳胺的65,438±04倍,也优于杀螺剂安果和甲拌磷。[3]

5)其他作用:齐墩果内酯C有较强的呕吐作用,对热稳定。小剂量时抑制子宫收缩和扩张血管,大剂量时增强子宫肌张力和收缩血管平滑肌。此外,叶子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3]

6)体内反应过程:夹竹桃在胃肠的摄取比较快,实验猫口服3小时吸收50%左右。鸽子测得齐墩果酸C的口服吸收率为53%,比洋地黄和地高辛高一倍左右,所以起效快,但积累效应明显。鸽子蓄积率为37%,介于棘球蚴和洋地黄之间。3天消除56.3%,15天排出体外。动物实验也表明,口服齐墩果内酯C需要两倍于静脉注射的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3]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用法用量不同。一般将幼嫩鲜叶擦拭、晒干或低温晒干,粉碎过筛,装入胶囊或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05g,给药方式分快速给药和慢速给药。前者0.2~0.6g,分2-3次服用。第2、3天根据症状和心律变化酌情给药,产生疗效后使用维持剂量。每天0.05 ~ 0.1 g,1周,或症状消失后停药。夹竹桃的报道剂量从150 ~ 800 mg不等(大多在200 mg左右)。也有人认为夹竹桃的剂量相当于0.5 ~ 1片老叶,1 ~ 4天(一般2 ~ 3天)即可完成,然后维持每天50 ~ 100 mg的缓释方式,每天1次为维持量。因为叶子老嫩,采集的气候、时间、加工都不一样。在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大多数人认为疗效满意,其起效比洋地黄快,但累积效应较小。一般在服药后12 ~ 72小时出现疗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表现为心律减慢,尿量增多,水肿消退或改善,肝脏缩小,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紫绀消失或减轻,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部分房颤患者可恢复窦性心律,大部分心力衰竭可在1周左右得到控制,一般有效率在90%以上。对于心力衰竭并发心绞痛,夹竹桃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根据文献记载,夹竹桃有缓解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对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无效,对心肌炎可能不利,慎用。[3]

21例心力衰竭患者用“黄加苷”(从夹竹桃种仁中提取的静脉注射液)和夹竹桃胶囊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夹竹桃口服剂量最低为0.4 g,最高为1.6 g,平均剂量为0.4~0.9g,有效。21患者中,仅2例口服夹竹桃后出现全身性胃肠道和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停药补钾后很快恢复正常。[3]

使用夹竹桃后,最常见的反应是呕吐。有人认为只是不良反应,不同于洋地黄过量呕吐。部分患者呕吐后继续服药,但消化道症状逐渐缓解。[3]

总之,本品含有多种强心苷,强心作用强。在临床上,口服过量夹竹桃叶煎剂可导致死亡,其中约30%在服用有效剂量后出现毒性反应,这与患者的耐受性和敏感性密切相关。所以临床用药要密切观察,包括心电图观察,确保安全。[3]

附加处方

①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将夹竹桃(幼嫩)的绿叶用湿布擦拭干净,在60 ~ 70℃低温下烘干研磨。成人第一天服用一分钟到一分两毛,分两到三次服用;第二、三天每天服用8%至1: 20%,分两、三次服用,可减至每天3%以下,直至病情好转。(湖南药理学)[3]

②治哮喘:夹竹桃叶七片,糯米一小杯。一起捣碎,加一块糖煮粥,但不宜多服。(《岭南草药集录》)[3]

③癫痫的治疗:夹竹桃三小叶,铁片两滴。水煎服,一日三次,两天一服完。(云南中草药)[3]

花园观赏

夹竹桃叶似柳,红花灼灼,胜桃花。花冠呈粉红色到深红色或白色,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花期6月至10,是著名的观赏花卉。

夹竹桃的花很香。花集中在枝头,像撑开的伞一样聚在一起。夹竹桃的花呈漏斗状,花瓣重叠。夹竹桃有三种:红色、黄色和白色。其中红色是其天然颜色,“白色”和“黄色”是长期人工培育的新品种。

环保价值:夹竹桃具有抗烟尘、抗毒害、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能力。夹竹桃的叶子对人体有毒,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抵抗力。据测定,盆栽夹竹桃在距离污染源40米处仅轻微受损,但在170米处基本无害,仍能正常开花。其叶片的硫含量比未受污染的叶片高7倍以上。夹竹桃即使落满灰尘,仍能茁壮成长,因此被称为“环境卫士”。

夹竹桃详图

4毒性编辑

夹竹桃是毒性最大的植物之一,它含有许多毒素,有些毒素甚至是致命的。它毒性极大,已有少量致命或几乎致命的报道。其中,最丰富的毒素是强心苷、齐墩果内酯和夹竹桃碱。强心苷是天然植物或动物毒素,对心脏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毒性作用。这些毒素存在于夹竹桃的各个部位,在树液中的浓度最高,可导致皮肤麻痹。科学家认为夹竹桃中还有许多未知的有害物质。此外,夹竹桃的树皮上有蔷薇素,可引起间苯三酚的影响。整株植物包括它的汁液都是有毒的,其他部分也会有不良影响。夹竹桃干枯后毒性依然存在,燃烧夹竹桃产生的烟也是剧毒。几片或10-20片叶子就能对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一片叶子就能杀死一个婴儿。对动物来说,致死剂量低至每公斤体重0.5毫克。大多数动物对夹竹桃有不良或致命的反应。

夹竹桃的毒性反应类似洋地黄,主要在胃肠道。严重者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异位心律等心脏反应。但据临床观察,其毒性反应低于洋地黄,可能与剂量小、排泄快、蓄积弱有关。约30%的患者服用上述剂量后出现反应。多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个别有头晕、乏力、指尖或嘴唇麻木、嗜睡、暂时性痴呆、紫斑等。少数病例有心律失常,如早搏、传导阻滞、房室分离、窦性心律转为房颤等。有人认为,部分患者服用夹竹桃后出现恶心呕吐是由于消化道受到刺激所致,并不意味着中毒,应与洋地黄用药过量时出现的恶心呕吐仔细区分。如果继续服药,这些消化道症状是可以逐渐缓解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毒性反应不仅与剂量大有关,还与患者的耐受性和敏感性密切相关。临床上报道了一例,虽然剂量较小,但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外收缩。结果患者因未能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尽快停药而死亡。因此,严格掌握剂量和用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观察),是预防中毒的重要环节。毒性反应发生后,一般可在停药、减量或对症治疗后消失。如果呕吐严重,影响治疗,可配合使用冬眠灵,腹泻可给予鞣酸蛋白。心律失常虽然不多,但也有出现,说明夹竹桃的治疗剂量接近毒性剂量。心律失常后应立即停药,用钾盐治疗。有人建议在服用夹竹桃叶的同时,每天给予3克氯化钾,但要密切注意尿量的变化。[3]

此外,因服用过量夹竹桃而导致的严重中毒或死亡在中国也屡有报道。所有由患者本人或家属服用的新鲜夹竹桃叶,从10到60不等。除死者外,中毒病例主要为心脏的毒性反应,表现为二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窦性心动过缓或阿伦尼乌斯综合征、阵发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缓等。,经抢救均逐渐恢复。[3]种子含油量约58.5%,可用于制润滑油。叶、树皮、根、花和种子都含有各种糖缀合物,这些糖缀合物毒性极大,误食可致人和牲畜死亡。叶和茎皮可用作强心剂,但它们有毒,应谨慎使用。

参考数据

/链接?URL = xjgl 3-R8-j 8 irovobglubtyr 89 hfcym 2 qzuatkpflcwsoviwa-mr2v 610 jthso 43 ygollrrliww 0 vzwjctpm 8 chevx 7 gykyauqn 1 ghbqx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