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药的研究方向
事实上,每一个热衷于中医研究的工作者都在认真思考:如何研究中医理论?我们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和进步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和进步?因此,笔者拟从“突破性成果”入手,逐步阐述中医理论研究的方向。从以上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评价不难看出,“取得突破性成果”是中医理论研究最迫切、最不明确的美好愿望。之所以说“不知道”,是因为“突破性成就”就像孩子经常想要的“好吃的东西”,个体差异非常大。很难说对他们对症下药,结果就像中医的疗效一样难以被认可。目标决定策略,所以在确立中医理论的研究方向之前,首先要明确中医理论研究的目标,从而确立一个公认的“突破性成果”。
中医理论研究的目标众说纷纭,有一个研究成果不容忽视。65438-0999,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现代中医药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软课题研究。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10多场研讨会,分析了当今医学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21世纪中叶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其中,2001至2015,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分两个阶段:(1)2001至2005的阶段目标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系统梳理中医证候、藏象、经络、治则、方药、基础理论,深入挖掘研究,把握其理论精髓,揭示其深刻内涵,强化其对疾病防治的指导作用。在统一专业术语、明确概念内涵、明确理论层次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其科学基础,创造新的理论,发展和创新中医基础理论,丰富现代生命科学的内容和研究领域。“⑵2006-2015期间的目标是完善现代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必须突破原有的框架,通过继承、移植和创新,充分阐明理论的科学内涵,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更新和完善,初步从经典完善为现代的中医理论体系。并且随着社会医疗的需要和疾病谱、医学模式、生态环境的变化,中医会从大量新的事实和经验的积累中总结升华,产生新的理论,实现对传统的超越。”本研究初稿经过数十位两院院士、名老中医专家学者和重点中医药院校、研究所的审阅、修改和评审。2001年5月通过专家组验收,给予高度评价。可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
总之,建立新的理论,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突破原有框架,完善成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近期目标。换句话说,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可以说是中医理论突破性研究成果的最终体现。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是决定当前中医理论研究是否有“突破”的标准。在现代中医理论体系还在争论,大家衡量标准不统一的时候,一味追求“突破”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浪费财力,毫无意义。只有明确方向,沿着这个方向扎实工作,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
中医理论体系(相对于现代中医理论体系)已有全面阐述,现存最早的中医文献是《黄帝内经》。《内经》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理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内经》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病证、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养生和运气学说。中医发展史上的许多名医、医派,就其学术思想和传承而言,基本上都是从《内经》的理论体系发展而来的,所以把《内经》视为“医家之宗”。那么什么是“现代中医理论体系”呢?从字面上看,对“现代性”的理解是理解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一把钥匙。汉语词典中的“现代”一词指的是“现在的时代(中国指的是1919-现在)”。由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研究至今没有突破,所以现在的中医理论体系并不叫“现代中医理论体系”,所以这绝对不是现代中医理论体系中“现代”的含义。相对于泛指西医的“现代医学”,现代中医的理论体系应该是现代中医理论体系,因为“现代化”的含义是“使之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即建立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中医理论体系。这样的理论体系会有什么特点,与现行的中医理论体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用什么术语来阐述其理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其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以此类推,对“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描述和说明越详细,宏伟的蓝图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中医药理论的研究工作不仅不会失去重心,还会更有动力。“现代中医理论体系”要通过“突破原有框架”来建立,那么什么是中医的“原有框架”也是要研究的课题之一。不知道老框框、死框框在哪里,就不会有针对性,更谈不上突破,就是“认识自己”之后才能“突破”。建国以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医经典文献中理论和观点的整理和研究基本处于分散、自发的状态,没有统一的规划;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内涵和内在科学规律缺乏深入的探索和系统的研究,未能按照科学范式进行学科建设,中医基础理论缺乏规范化,造成了内涵模糊、概念不清、解释不一等缺点,因此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深化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内涵,从而提升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学术水平。
另外,需要研究的是中医原有的框架里还剩下什么?保存到什么程度,现代中医的既定理论体系还能叫中医理论吗?也就是继承什么。在这一点上,目前的理解是,只要坚持中医特色,无论采用什么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和发展中医,都会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换句话说,中医传承最基本的要求是保留中医特色。中医有什么特点?中医理论体系有什么特点?在中医理论研究中,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只有在全面深刻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非学术价值导向的评价,才能准确概括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
更难的问题是,对于一些中医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的特点,我们会怎么处理?比如,有学者指出,中医原有的理论体系在很多方面暴露出缺陷和不足,甚至严重滞后于中医的发展。其表现之一是哲学指导思想和认识方法上的缺陷。源于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构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框架,随着其自身缺陷的暴露,其指导意义受到质疑。另一位学者指出:“在基础理论方面,中医的特点是以脏腑经络学说、精气学说、天人相应学说为基础”。总之,“目前中医理论面临的危机与中医理论本身的一些特点密切相关,当然也与人类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对中医的影响和渗透有关。但后者在危机中只起到触发作用。”因此,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与现代科学相统一的新理论体系十分重要。在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精髓的基础上,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中医特色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中医的第三种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观)。
中医的第二哲学观——辩证观
第一种哲学观——阴阳分形集、五行分形集、经络分维的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