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不能不了解中医的四气五味和归经的列表
一、四气主要用于反映药物对人体寒热病理变化的作用,是药物最重要的表现。自神农本草经提出“药有寒热寒四气”后,一直沿用至今。四气又称四性,寒热凉。
根据阴阳理论,温为阳,寒为阴。温不如热,凉不如冷,小寒和凉差不多。感冒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温药具有温里散寒、助阳通络的作用。寒热药性之间,自古称平。
二、五味的本义是指酸、苦、甜、咸五味直接感知的真实味道。其实药物或食物的味道不止这五种。由于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为了与五行学说相结合,淡味被人为地当作甜味的“余味”而依附于它。涩味被认为是酸味的“恶味”,依附于酸味,所以一直被称为五味。
以上五味中,辛、甜、淡属阳,酸、咸、苦、涩属阴。
根据前人的讨论,一般认为:
1,新能散,霍星辛味说明该药具有散结、行气、活血等作用。比如细辛可以散风寒解表,木香可以行气止痛。
2.肯补,缓,能用甘味表示药物有补虚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的作用。比如可以调和药用甘草和蜂蜜。光可以渗透,如茯苓可以利尿除湿。
3.苦能泄,燥能泄,坚能泄,有降、泻、清之分;止泻,如杏仁、痱子等,通过降肺气来止咳平喘,枇杷叶、赭石等能降胃气,止呕吐、呃逆,使肺胃气减少,恢复正常。
4.酸和涩味都能吸收能量。酸味或涩味说明该药有收敛、收涩作用。比如乌梅可以止泻、止咳、止血。
5、咸而软,可说明该药有软坚散结或泄泻的作用。比如海藻、海带可以化痰散结,治疗肿痛、瘰疬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