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应用
大黄1的应用。停滞性便秘
本品泻下作用强,能清胃,推陈出新,是治疗便秘的重要药物。因其味苦性寒,善释热,故实热便秘者尤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同用,以增强泻下和积聚之功。它是一种紧急泻药,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火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物合用,泻力会有所缓解,如《伤寒论》麻子仁丸。内热气虚者,宜与补药同用,标本兼治。如热郁、气血不足,用人参、当归等药,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对于热致津液停滞的患者,麦冬、生地、玄参等。可用作增液承气汤(《温病论》);若脾阳不足,寒积便秘,宜与附子、干姜同用,如温脾汤(备急千子方)。
2.血热呕吐,眼睛发红,喉咙肿胀
本品味苦,泻下,能泄上炎之火,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吐血、鼻衄、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若与黄芩、栀子等药材同用,还可治疗火邪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如葛亮散(和记举方)。
3.热毒溃疡、烧伤和烫伤
这种产品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可清热解毒,凭借其泻下作用,排出热毒。治热毒痈疖,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同用。治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外用本品可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疗热毒痈肿疖。若用于治疗乳疖,可用粉草研末,用酒熬成糊状(妇善方);治口疮糜烂,常以枯矾为末擦患处(太平盛辉方)。治疗烧烫伤,可单独用散,或与地榆粉混合,用香油涂抹患处。
4.血瘀证
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既能祛瘀,又能清瘀清热,是治疗血瘀证的常用药物。对于产后腹痛恶露不绝的妇女,常与桃仁、土鳖虫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对于血瘀闭经的女性,可配伍桃核、桂枝,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5.湿热痢疾、黄疸和淋证
本品有导泻、泻下之功,故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治疗湿热蕴结于肠道的痢疾,单用大黄即可有效(苏文病机齐一包姬寿),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同用,如茵陈汤(《伤寒论》);用于湿热淋证,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往往是合在一起的,如八正散(合剂方)。
另外,大黄可以吗?破痰?、疏通脏腑、燥湿化浊,用于老痰阻络、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癫狂、癫痫、便秘,如胡氏滚痰丸(养生主论)。
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能增加肠道蠕动,抑制肠道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具有抗感染作用,它能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敏感,其次是白喉、伤寒和副伤寒、肺炎球菌和志贺氏菌。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因为丹宁,腹泻后出现便秘;对胆胃有益;此外,还具有止血、保肝、降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大黄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血瘀,血阻寒热,腹块积滞,留宿为食,清胃,推陈出新,疏谷,调理中食,安神五脏。?
2.药性理论:?治寒热,消食化积,炼五脏,疏妇人经,兴水肿,化痰,积寒热,留食,利大肠,贴热毒肿,治小儿寒热病,烦热,化脓糜烂,出血。?
3.本草纲目:?赤白痢,急性腹痛,小便稀,燥热过度,潮热黄疸,各种火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