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士资格考试基地护理高频考点(2)
2.气味:消化不良患者的粪便是酸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焦油样大便,有鱼腥味;直肠溃疡或肠癌患者,粪便腐臭。
(15)灌肠
1.毫无保留的大量灌肠
(1)灌肠液用量及温度:成人500 ~ 1000ml,儿童200 ~ 500ml溶液温度为39 ~ 465438±0℃,冷却时温度为28 ~ 32℃。中暑患者可使用4℃的0.9%氯化钠溶液(2)操作方法(重要步骤)。
1)将灌肠管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离肛门40 ~ 60 cm。
2)右手握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 ~ 10 cm,固定肛管,松开止血钳,让液体慢慢流入。
3)观察液面下降和病人的反应:如溶液流入受阻,可轻微转动或挤压肛管;如患者感到腹胀或排便,应适当降低灌肠管,减慢流速,并要求患者张口呼吸;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腹痛剧烈、脉搏加快、心悸气短,应立即停止灌肠。
4)记录方法为:灌肠后1次排便记录为1/E,灌肠后无排便记录为0/E。
注意事项:
1)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量、压力、体积。给伤寒病人灌肠时,药液量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即液面离肛门不超过30cm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的患者禁止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以减少钠的吸收。
2)灌肠时观察病情。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腹痛剧烈、脉搏加快、心慌气短,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治疗。
3)冷却灌肠时,应保持排便30分钟,然后排便后每30分钟测一次体温并记录。
4)禁忌症:急腹症、妊娠、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应该灌肠。
(16)药品的保管
1.易挥发、易潮解、易风化的药物:密封瓶要灌满并盖紧,如乙醇、糖衣片、酵母片等。
2.遇光易氧化变质的药物:应装在避光密封的瓶中或盖黑纸的纸箱中,置于阴凉处保存,如盐酸肾上腺素、维生素C、氨茶碱等。
3.乙醚、乙醇、环氧乙烷等易燃易爆药品应远离明火。
4.易受热损坏的药品,如疫苗、抗病毒血清、白蛋白、青霉素皮试液等,应按要求在2 ~ 65438±00℃冷藏。
根据药物性能,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1)酸类、铁剂等对牙齿有腐蚀或着色作用的药物,服用时应避免与牙齿接触。它们可以通过饮用管道吸入,服用后漱口。
(2)刺激食欲的药物:宜饭前服用。
(3)刺激胃黏膜的药物或助消化药:宜饭后服用。
(4)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有舒缓作用,服用后不宜喝水。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止咳糖浆应最后服用。
(5)磺胺类药物:服用后要多喝水,以免尿液析出晶体。
(6)强心苷:服用前应测脉率、心率、节律。如果脉率低于60次/分或节律不规则,停止服用。
温馨提示:使用强心苷时注意心率。成人应在低于60次/分钟时停止服用,婴儿应在低于80次/分钟时停止服用。
(17)常用药物
(1)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如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2)解除支气管痉挛,如氨茶碱、沙丁胺醇。
(3)稀释祛痰液,有助于祛痰,如α-糜蛋白酶。
(4)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如地塞米松。
(18)青霉素过敏试验方法
65438+
(1)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如果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应禁止做过敏试验;这个病人已经接受了青霉素治疗。如果使用前停药3天,或使用过程中更换了药品批号,应再次做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方可使用。
(2)盐酸肾上腺素应在青霉素过敏试验和注射前准备好。
(3)若皮试结果呈阳性,应禁用青霉素,并及时告知医生,在体温单、医嘱单、病历、床边卡等上醒目标注。,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2.青霉素皮试阳性的判断:局部俯仰隆起,有直径大于1cm的红色肿块,或周围有伪足、瘙痒。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3.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
(1)过敏性休克:①气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肺水肿,患者感到胸闷、气短、发绀。②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紫绀、脉细数、血压下降。③皮肤过敏症状:瘙痒、荨麻疹等。上述症状往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或皮肤瘙痒。
(2)血清反应:一般发生在服药后7 ~ 12天。患者发热,皮肤瘙痒,荨麻疹,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
4.过敏性休克的治疗
(1)立即停药,现场抢救病人,注意保暖。
(2)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立即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为0.5 ~ 1 ml,儿童酌情减量。
关于滴速的考点,考生可以做一个全面的总结: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膀胱冲洗时滴速为60 ~ 80滴/分钟;急性心力衰竭和肺癌患者术后滴速为20 ~ 30滴/分钟;化脓性骨髓炎开窗引流时滴速为50 ~ 60滴/分钟。
5.输液速度的计算
每分钟滴速=液体总量(ml)×滴系数(滴数/ml)/输液时间(min)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高频检测中心)
(十九)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1)的临床表现发生在输注后几分钟至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寒战和高热。轻度体温38.0℃左右,停止输液几小时内恢复正常;严重者首先出现寒战,体温可达40.0℃以上,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率等全身不适症状。
(2)原因: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而引起。
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输血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咳嗽、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者可从口鼻喷出痰,肺部可听到湿罗音。
温馨提示:快速大量输液时→回血心脏量增加→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力增加→液体和红细胞渗入肺泡→呼吸困难,咯出粉红色泡沫痰。
3.静脉炎
(1)临床表现为沿静脉的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痛,可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2)护理措施:①立即停止局部输液;②患肢抬高制动;③局部可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热敷和湿敷;③超短波理疗和中药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