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性缠足的目的是什么?

缠足是为了取悦古人。古有三寸金莲之说。

相传最初的缠足来自于李煜,因为李煜在与君臣玩乐时迷上了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对女性的身体要求很高!不仅要苗条,还要弯着脚做月嫂。从此,缠足在南唐后宫开始流行。

缠足也始于五代,起源于南唐李后主的嫔妃。她们美丽多才多艺,擅长唱歌和跳舞。李后主专门做了一个六尺高的金莲,用珠宝和丝带装饰,并命令她用丝绸绑住双脚,使双脚微微弯曲成月牙形状,然后穿上素色袜子,在莲花台上跳舞,使舞蹈更加优美。?

缠足的女子,因为走路缓慢,穿着华丽,感觉有女人味,看起来婀娜多姿,所以赢得了当时男性的青睐。

缠足,又称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用布帛包裹女子的双脚,使之成为小而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性审美的重要条件。然而,古代女子缠足的起始时间一直是个谜。

最早的缠足鞋考古文物是福建福州南宋墓,六双女鞋,长13.3-14厘米,宽4.5-5厘米。

具体做法:

缠足通过外力改变足部的形状,严重影响足部的正常发育,引起软组织挛缩。这个痛苦的过程无法用语言来描述。1000多年来,中国千千数百万女性从童年起就饱受这种痛苦,她们不愿忍受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摧残。

一般来说,小脚从正面看,像是火伤,脱去陈皮烂肉,露出一个变形变色的疙瘩。只有一个脚趾是翘着的,上面的指甲依稀可以分辨出来。其他一切都呈现出一种令人厌恶的模糊轮廓。从侧面看,脚趾和脚跟已经被掰断,两部分靠在一起。在软肉的呼应下,形成两端站立的曲线,脚跟发胀,脚掌消失,脚背抬高。脚的总长度不到自然长度的一半,整个脚就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

准备项目:

1.六块蓝布。大概需要八到十尺或者更长,裹布要比平时长,而且要浆好,这样裹在脚上才不会挤出褶皱。

2.五双平底鞋。鞋的形状略尖,鞋的尺寸和宽度要随着缠足的过程变小变薄。

3.两三双睡鞋。睡觉的时候戴,防止包裹布松脱。

4.针和线。包好布后,把布缝和布头缝紧。

5.棉花。缠足时,穿鞋时脚骨突出的部分要垫上棉花,以免磨脚,起鸡眼。

6.洗脚盆和热水。缠足前用温水洗脚。

7.修指甲和鸡眼的剪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