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有什么药方?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有很多问题,会这里疼,那里疼。其中,足跟痛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老人长期站立或行走,会感到脚跟底部疼痛,久坐突然站起来也会感到疼痛。连脚后跟都不敢严重着地,但这种情况稍微活动一下就能缓解。
老年人足跟痛主要是由于身体器官的变性和病变引起的,如皮下脂肪纤维垫变性变薄、根瘤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介绍一些治疗老年人足跟痛的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处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中,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20分钟,每天1次,坚持使用7天。
二、足跟痛的外敷药方
配料:蜂蜜、白醋减肥药、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粉,与等份蜂蜜、白醋调成糊状。
用法:每天睡前取适量面霜涂于足跟,第二天早上取下,连续7天。
第一种和第二种偏方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第三,红花激活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 g,赤芍9 g,当归9 g,红花15 g。
做法:将所有药材用白酒浸泡,密封7天,去渣留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
足跟痛老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避免脚部活动过度而造成劳损。此外,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应适当减少运动量。
2.避免穿硬底鞋。穿硬底鞋脚后跟疼会更疼。老人要穿软鞋,用镂空软鞋垫,减轻痛点压力。
足跟痛的原因多发生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和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易患此病。中医认为?肾主腰足?足跟痛多与肝肾阴虚,局部血管受阻有关。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寒湿或慢性劳损都会导致经络不通。具体分析,足跟痛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跟骨骨刺:老年人足跟痛多与骨刺有关,跟骨结节处会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凸起的骨刺会对局部组织造成摩擦和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但足跟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而与骨刺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足底脂肪垫萎缩:脂肪垫萎缩后,会使足跟垫产生震动,阻止摩擦力减弱,使足跟更容易受伤和疼痛。
足底腱膜劳损:有些人走路时间过长,负重过大,会引起足底腱膜劳损,会出现局部无菌性炎症和疼痛症状,集中在跟骨结节的起点。
足跟痛的症状
脚尖上,脚跟下,里面有一种针刺的感觉;脚后跟外层皮肤红肿,用手摸有热感;长途跋涉后,疼痛加重。踩石头或下楼梯时,脚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脚后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摸时疼痛剧烈。严重的话,每一步都很痛苦。如果要确定是否有骨刺,需要拍片才能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