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润燥是什么意思?

润燥主要是指肺燥,是由外感引起的,外感通过鼻、口、皮肤进入。

皮肤会干,口鼻会干,口干,流鼻血,干咳等等。

润燥就是用含水量高的药物或者一些种子来治疗这些症状。

1.润燥清火:连翘12g,薄荷3g,石膏24g,生地18g,

甘草3克,决明子15克。

主治:燥火、耳鸣目赤、牙龈肿痛、咽喉肿痛。

2.生津益胃:沙参10g,麦冬12g,生地18g,

玉竹10g,冰糖3g。

主治:舌燥、口唇干燥、食欲不振、舌红无苔、发热后胃液未消。

3.润肠通便:南杏仁15g,北杏仁15g,桃仁12g,

金银花15g,玄参10g。

主治:大肠发热,大便干燥,口干。

4.生津润燥:玄参10g,麦冬15g,生地24g,

桃仁12g,厚朴12g,枳实10g,甘草3g。

主治:发热后津液衰竭,口干口渴,便秘。

5.养燥养身:当归15g,生地18g,生地18g,

白芍12g,秦艽12g,防风12g,甘草3g,黄芩10g。

适应症:血虚干燥,皮肤起皱,肌肉无力。

6.清燥润肺(清燥救肺):人参6克(另煎),麦冬12克,

桑叶15g,石膏30g,亚麻籽12g,阿胶10g(融化),

枇杷叶15g,甘草3g,杏仁15g。

主治:温燥伤肺,头痛体热,干咳无痰,气逆喘,咽干鼻燥。

心烦口渴,苔白,舌红,津液不足。

7.养燥清肠:黄连6克,阿胶(化)18克,生地18克,

牡丹皮12g,金银花12g。

主治:肺燥肠热,泄泻灼肛,秋燥暑热,已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