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起眼的野菊花其实好处多多。
野菊花生命力强,不需要保养。野菊花长且自开自谢,不太引人注意。但你知道吗,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野生植物,却是中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早在南北朝时期,名医陶弘景在《本草笔记》中记载:“菊花有两种:一种紫而甘,叶可作汤食,此为真;一种有绿茎又大,做艾叶,味道又苦又难忍的人。他的名字很苦,但不是真的。其中国也差不多,只有说再见了。”这里的“苦大麦”指的是生长在山野的野菊花,与其他菊花不同。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到处都有很多元叶,就像菊花一样,但叶子薄而小而尖,花小而多,像蜜蜂的巢,气味苦而苦。”更明确指出其功效:“治痈、疖、瘰疬、目息。"
野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药典》记载其味苦辛,性微寒,属肝、心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的功效,可用于疖、痈、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国内外对野菊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已有很多研究。野菊花富含萜类、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病原微生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系统和抗肿瘤等作用。越来越多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野菊花还具有抗氧化、镇痛、降血糖、降血脂、治疗或预防肥胖、骨病、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和高尿酸血症等潜在活性。
目前通过中成药处方数据库(/储方)可检索到108种含野菊花的处方制剂,如伤风净喷雾剂、乙肝清热解毒片、冠心安口服液、双虎清肝颗粒等。,广泛应用于疾病。
野菊花不仅被列入中国药典,还被卫生部列为“可作为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录”。在农村,人们喜欢采摘野菊花,晒干后用来泡茶。味道酸甜苦辣,一年四季都可饮用,防治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特别是夏天,可以防暑降温,清热解毒。野菊花不仅可以单独泡制,还可以与其他茶叶或中药配伍使用,或制成保健饮品,在饮品和保健品的市场开发上潜力巨大。值得注意的是,野菊花性寒凉,久食伤胃。脾胃虚弱的话还是少用为好。
在化妆品市场上,野菊花提取物已被广泛用作抗炎、美白和防晒剂。相关研究表明,野菊花提取物不仅能发挥其抗炎作用,还能防止皮肤中黑色素的积累,保护皮肤免受户外紫外线引起的急性皮肤损伤和光老化,前景广阔。
野菊花已经被使用了几千年。其有效成分多,功效大,不良反应少,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虽然我国野菊花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但大部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随着药理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产品产业链的完善,应用范围的推广和不断扩大,曾经在人们眼中不起眼的野菊花将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发挥更大的潜力,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2.南朝陶弘景,本草经注[M]。尚志军,尚,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98。
3.李明时珍,本草纲目[M]。纪昀。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46-147。
4.李经纬等.中医大辞典-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28。
5.陈国良,谢华,等.伤风净鼻喷雾剂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学,2003,24 (2): 6-8。
6.宋,许,等.野菊花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0):1751-6。
7.于明杰,刘志瑞,等.野菊花入肝经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研究与实践,2020,34(5):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