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酒能增强中药的药效?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意识到用酒加工药物可以增加药物的药效。即使是现在,中药店的很多中药仍然需要用酒炮制。《中国药典》中有近50种常用的用酒制成的中药,名方中也有不少用酒制成的中药。因为酒有温通血脉、促进药力的作用,所以在服用一些中药或中成药时,如果能将它们浸泡在酒中饮用或温酒服用,会更好地发挥药物防治疾病的作用,事半功倍。补肾不是中医的“壮阳”理论。认为用酒服中药或用酒泡中药,可以凭借中药的辛热性来调节中药的性味,而酒有升发之性,可以引导药物上行,使药物迅速到达全身经络,从而增强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的功能。所以自古就有“酒是百药之长”的说法。比如丹参虽然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其味苦而寒,而中医认为血液“寒则凝固,暖则可以”。丹参若温酒服用或泡酒服用,可借助酒的辛热性,增强其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的功能。再如川芎、当归、威灵仙、牛膝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的药物。如果用温酒送服或用酒浸泡后饮用,会更便于药物到达病位,疗效会更好更快。此外,酒还能增强中药温补肝肾、活血通络的功效。如中医常用的地黄、山茱萸、女贞子等滋补药物,泡酒后可缓解酸味、变味、增强滋补肝肾的功能;将当归和乌梢蛇浸泡在酒中,不仅能增强其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还能纠正乌梢蛇的腥味,便于服用和保存。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药的许多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苷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都易溶于酒中。如果将中药的有效成分用酒送服或用酒浸泡,可以提高疗效。1.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具有活血行气、化瘀通脉作用的药物,如自然铜、云南白药、芪苈散;香附丸、痛经丸、定坤丹等。用于治疗痛经和月经不调;丹参、鸡血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穿山甲、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等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手脚麻木、半身不遂。2.具有祛风湿、除痹作用的药物,如独活、威灵仙、木瓜、白花蛇、乌梢蛇、追风丸、祛风金淑丸、独活寄生丸、强筋壮骨丸等。3.具有补益肝肾作用的药物,如枸杞子、女贞子、鹿茸、生地、山茱萸、菟丝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