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开花时如何采集标本?
1.应根据制作目的选择动物典型、生长旺盛、体态良好的植物或枝条作为标本。有些植物有畸形叶,如大白菜,可分为基生叶和茎叶;海金沙分为营养叶和生殖叶;水中有浮叶和沉水叶。即使在同一根树枝上,也有形状不同的叶子。比如《风和归》里有三种叶形。有些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如南瓜、蓖麻,或者是雌雄异株的,如大麻和杨树。雌花和雄花要分别采集。2、采集时应根据表纸大小或标本瓶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标本。有些植物很小,如地衣、葫芦科、满江红等。有些植物很大,可以取其中的典型部位,比如百合、芦苇,可以不取整株,分别切顶部、中部、根部的典型部位(图11)。制作浸渍标本时,一般建议标本占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三。标本太小看起来空空的,太大看起来臃肿,有损美观。3.有花有果的标本,无论是干的还是泡的,往往与开花的程度有关。如果花开得太旺,各个部位都容易脱落,尤其是花瓣,所以要选择刚开或将开的花。这时候花的各个部位的特点已经体现的很明显了,不容易脱落。如果盛开的木棉不易抑制,选择即将开放的花蕾进行抑制,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制作浸渍标本时,未成熟浆果的果形和颜色不典型,而过熟果实的汁液浓度大于浸渍液,果皮内外渗透压不平衡,也容易造成果皮爆裂或果肉溶解,如西瓜、番茄等。黄豆、白菜、穿心莲等干果过于成熟,果实受压容易爆裂,种子散落,难以获得完整的形状。收藏也要注意。当种子完全成熟时,应采集物种种子的标本。4、采集样本的数量根据各自的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制作蜡叶标本时,要多收集几份。除了自己保管外,必要时还要送到有关单位鉴定学名,与国内外有关单位交换。通常一株植物至少取2 ~ 3个部位。应多取几个样品来比较不同浸渍方法的效果。除了需要,我们也应该好好照顾植物资源。同时从同一株植物上采集的几个标本称为重复标本。重复标本的收集号应该相同。5.采集标本时注意各种植物的花期,以便及时采集所需标本。有些植物先开花后离开,如榆树、柳树、木棉等。这些标本要在长叶前观察,以便及时采集花标本,等原植物长叶后再采集叶标本,补不同号。6.制作各种标本都有一些整形问题,其目的是使标本美观,真实地反映原始形态。这个问题在制作原色浸渍标本时更为突出。所以要求注意植物的生态,花和果实的位置等。7.特殊标本的采集:在大型标本的采集中,由于某些植物的叶片特别大,如芋头、锦葵、槟榔等,不可能采集到全叶。这种标本可以采集一些叶片,如果单叶可以沿中脉一侧切下,或者切下一个裂片;如果用复叶,可以用总轴一侧的小叶,但无论怎么挑,叶子的顶部和基部或者顶部的小叶一定要留下。花、果、叶可以分别对待,但要编号一致。至于较大的花序,如向日葵的花序、棕榈科的花序,只能采用其中的一部分。大标本的野外记录更为重要,需要详细记录植株高度、DBH、全叶的长和宽、裂片或小叶的数量和长度、整个花序的大小等。采集寄生植物时要注意寄主植物的采集。孢子囊的形状、根茎、鳞片和毛被通常是蕨类植物的分类特征。因此,在采集蕨类、木贼、海金沙、卷柏时,要注意采集有孢子囊的叶片和营养叶,并挖一段短根茎,小心保护鳞片,防止脱落。葫芦科、地线等苔藓植物的孢子体成熟时经常脱落,应在孢子体未成熟时采集,及时放入纸袋或罐子中暂存,以免孢子体上的帽脱落。地衣是一种独特的植物类群,生长在多种基质上。叶状和树枝状地衣,如松萝,生长在山区,而壳状地衣往往生长在岩石、树皮和建筑物上,所以尽量将它们与基质一起收集。如果收不到矩阵,也要做个记录。真菌植物中的蘑菇由子实体(菌盖、菌柄0和地下菌丝体)组成,子实体是重要的分类特征。它们有的长在地上,有的长在树枝或腐烂的树皮上。要采集长在地面上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把地下的蘑菇根挖出来;收集树上的蘑菇,用刀连同基质一起切开。手握标本时,注意不要在菌盖和菌柄的表皮上留下指纹,以免失去子实体表面固有的分类特征。标本采集后立即挂上标签,用软纸轻轻包好,放入纸盒中。水绵、水绵、水龙骨科等藻类多生长在水中,其叶片往往一出水就萎缩失去原形。收集这类标本时,可以先用水网捞出,倒入盆中。叶子摊开后,用吸水纸放在标本下面,轻轻将标本提离水面,再用干纸压平。为了避免标本盐化,采集的藻类必须在淡水中浸泡10分钟以上,然后放入清水中进行上述处理。三、标本的清洗标本采集后,在制作前必须进行清洗,以去除杂质,使要展示的特征更加突出。第一次清理是去除枯枝烂叶,去除枯萎的花和果实。如果叶子太密,要适当修剪,但要留一点叶柄,以显示叶子的状况。二是用清水冲走泥沙杂质。清洗时不要损坏标本。植物上的一些附属物也是分类特征,比如蕨类植物根茎上的鳞片,应该加以保护。标本清洗后应尽快制作,否则时间过长,部分标本的花、叶容易变形,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