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DNA真实性的鉴定
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和分子鉴定系统,并向社会提供服务。
综合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李斌)“冬虫夏草”进入了国家科技团队——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的视野。经过多年的野外标本采集和室内研究,中国科学家对冬虫夏草下了很大功夫。
经过DNA测序,获得了100多条相关“分子序列”,建立了冬虫夏草DNA数据库和分子鉴定体系,为社会提供服务,确保相关生物材料的准确鉴定。
“也就是说,冬虫夏草是真是假,我们一鉴定就能知道。”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姚说。
值得一提的是,经与国际基因库比对,我国科学家完成的60多条ITS序列属于冬虫夏草新分子序列,在国际上首次大批量测定。
科学家通过对菌株的诱导和筛选,进一步优化培养基,研究最佳生长条件,使人工发酵菌粉产量达到65438±0.5%以上,超过已知报道。
科学家还测量了冬虫夏草的生物活性。初步结果表明,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粉末能够在体外抑制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的特定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医学应用前景令人瞩目。
中国科学家为冬虫夏草“正名”
冬虫夏草与人参、鹿茸一样,被誉为“中药三宝”之一。冬虫夏草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分布在哪里?有多少株?在各种学名中,哪些是真正的冬虫夏草?
从2000年开始,从英国皇家植物园归来的姚带领课题组成员多次到青藏高原实地考察,走遍了高原上冬虫夏草的主要产区,采集了大量的标本,收集了相关的生态信息,分离出280多个冬虫夏草菌种,建立了中国菌种资源最丰富的冬虫夏草实验室。
经过求证和验证,姚等人确认中国被毛孢确实是无性的,即真正的“冬虫夏草”;蝙蝠蛾被毛孢、冬虫夏草头孢菌素、中国丝孢酵母是科学上不合格的公布名称,不得再次使用;中国拟青霉、蝙蝠蛾被孢霉、虫生炭疽菌这三个菌株绝不是冬虫夏草。这初步理清了不同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解决了多年来冬虫夏草无性系研究中的困惑,是冬虫夏草的“正确名称”。
图①:每年4-8月,挖虫草大军不分性别、年龄、年龄,蜂拥进入产区。
图2:就是这样一个“虫草”物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价格涨了十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