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挖的白芷需要冲泡吗?

需要

白芷是伞形科植物白芷或白芷的干燥根。夏秋两季茎叶发黄时,挖去残茎、须根、泥沙,晒干或低温晒干。

炮制目的白芷辛温。归胃经、大肠经、肺经。具有祛风除湿、开窍止痛、消肿排脓的作用。用于感冒头痛,眉骨疼痛,鼻塞,鼻窦炎,牙痛,白带,疮肿。

白芷在临床上使用原料,软化切片,方便配药和制备,方便有效成分煎煮。

古代的加工方法精制黄(雷公)的加工方法在南北朝和刘宋时期就有了。宋代有炒黄、湿纸焖(姬伯)、烘烤(活命之书)、醋烤(通志)、米泡(急救)、斑蝥、酿酒(疮疡)等几种方法。元代有盐水、醋煎法(石艺)。到了明代,又增加了酒炸(滇南)、黑炸(蒙作)、烘烤(药)、面煨(准则)、酒泡(祁萱)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蒸(采药)、煅(切)、萝卜汁泡(切)、酒洗(增光)、酒蒸(医用酒精)等多种加工方法。

白芷的现代加工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出大小,浸泡至六七成透明,风干至透明,切成厚片,晾干。

白芷饮片的特征是圆而厚,表面为白色或灰白色,呈粉末状,可见方形或圆形的褐色环,多数褐色油斑散在表皮上。气香,刺鼻,微苦。

附上

1.现代加工方法包括油炸。

2.文献节选:“妇人漏赤白丹,血闭阴胀,宜煎黑用。”(《孟优》)“要打呼噜,就生用。”(《本草》)“通便秘炒白芷十方。普济方大小便呼吸,用醋煎烤。”(指南)

总结白芷的临床应用,白芷以芳香开窍、祛风止痛为主要原料。其解热镇痛作用已被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芷的炮制方法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有很大影响。以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为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石灰干白芷:0.3265,0.2105;晒干白芷:0.31.38,0.2004;白芷干:0.2906,0.1.595;硫磺熏白芷:0.1841,0.1274。说明硫磺熏蒸加工工艺主要成分损失较大,不宜采用。

白芷> & gt收集、加工、储存和处理

首先,保留种子

白芷的留种方法有两种:原位留苗法和选种培育法。

(1)原位保苗法是在播种后第二年采收白芷根时,在地面边缘留一些植株,然后继续加强田间管理。第三年5月以后,植株会开花结籽。但这种方法对留苗没有太大的选择性,所以产生的种子质量差,影响下一阶段的生产。

(2)种苗选择及培育方法第二年白芷挖采的同时,选择主根直、无分叉、粗细适中、无病虫害的根作为培育种子的母株,单独种植。一般是选择后及时种植。在北方,把种子沙藏在地窖里,第二年春天再种,也是惯例。种植时,按行距70-100 cm,株距40-50 cm挖坑,每个坑种一株,斜放,覆土5 cm左右,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增加磷钾肥的施用,至次年5月抽薹后培土防止倒伏,6月初注意合理修剪花枝,7月种子逐渐成熟。

二、种子收集和贮藏

种皮黄绿色时,种子成熟度好,不老不嫩。采种时,注意从一级侧枝上选取种子,按成熟度分批切下种穗,扎成小捆,挂在阴凉通风处(种子怕雨、怕晒、怕烟),然后抖落小穗上的种子再播种。有的还把种子阴干后搓掉,放在布袋里,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白芷种子不宜长期存放,隔年白芷种子容易失去发芽能力。

白芷的收集

(1)白芷的采收期因产地和播种期不同而不同。当年春白芷和第二年秋白芷的采收,一般以地上茎叶变黄枯萎为标志。收割过早,植株还在生长,地上养分还在向地下根系积累,糖分也在向淀粉转化,会使根粉不足,影响产量和品质。如果收获太晚,如果气候适宜,就会萌发新芽,消耗根系营养。同时淀粉也会转化成糖,使根粉变差,影响产量和品质。所以,适时收割很重要。一般按照当地的习俗,春天种植。比如河北的千年之后,河南的初霜就收割了。秋播一般在7-9月收获,比如四川在小夏和重夏之间,浙江在重夏和立秋之间,河南在重夏和千禧年之间,河北在盛夏前后收获。

(2)采收方法应在晴天进行。一般是把地上的茎叶剪掉,然后刨出根来抖落泥土,或者在畦边挖一尺左右深的沟,从侧面取根,使根不受损伤。除去大部分须根和根头的剩余茎叶。

第三,加工

(1)产地常用方法新采收的白芷可以在太阳下暴晒1-2天(泥巴也可以选择,但不适合在水泥地上晾晒),然后按大中小等级晾晒。晾晒时要经常翻面,避免雨淋。如果下雨,容易霉变或黑心,降低产量。每天晚上收回摊位,以防露水打湿。白芷含有大量淀粉,不易干燥。如遇持续降雨,不能及时晾晒,会造成腐烂。为防止白芷腐烂,四川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采用熏硫法:(1)如遇收获后阴雨天气,去泥后熏蒸;(2)如果是阴雨天或太阳晒干后被雨水打湿,应立即熏制;(3)白芷晒干前应彻底熏制。一般是用烤炕熏的。进入吸烟室时,大根放在中间,中根放在四周,新鲜根放在底层,软化的放在上层,用草席或麻袋盖紧。每1000 kg鲜白芷,用硫磺约10 kg。吸烟时要连续加硫,不要关烟,少跑烟,直到吸透为止。一般小根可以熏一天一夜,大根3天就能熏透。通常抽样检查时,可用小刀切成两块,并在切口部分涂上碘酒,那里的蓝色很快消失,说明硫磺已被熏透,可以停止吸烟。然后,立即暴露在阳光下晒干。如遇雨天,可铺在通风干燥处,晴天晒干或用无烟煤炕烘干。晾少量炕时,把大根放在中央,小根放在四周,头朝下,尾朝上(不要横放)。火力适中。半干的时候翻1次,湿的放中间,干的放四周,直到炕干。可以使用大量的炕晒房,大根放地板下,中根放中层,小根放上层,枝根放顶层,每层厚约5-6厘米。烘烤温度控制在60℃左右;有必要防止炕烧焦和变干。每天翻1次,6-7天全部干透。一般每亩地可收干货300-400斤,高产可达500斤左右。

(2)硫磺熏蒸对白芷质量的影响。

硫磺熏蒸对防止白芷腐烂有明显效果,对药材也有增白作用,似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然而,根据许多研究报告发现,这种加工方法对白芷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川白芷和杭白芷炮制(硫磺熏蒸)前后的香豆素含量。结果如下:

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欧前胡素总含量

白芷0.086 0.094 0.010 0.190

白芷0.247 0.060 0.264 0.575438+0

白芷0.083 0.053 0.042 0.178

白芷0.241.0720.1.080.338+0

从表中可以看出,白芷总香豆素含量在硫磺熏蒸前为0.571%,熏蒸后降至0.190%。白芷中香豆素的总含量在熏蒸前为0.421%,熏蒸后降至0.178%,表明其有效成分之一香豆素在硫磺熏蒸后大量损失。另一对挥发油的测定结果表明,未经硫黄熏蒸的白芷挥发油总含量为0.5%(黄褐色),硫黄熏蒸后降至0.19%(黄褐色)。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技术,对白芷横切面中的无机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比较。研究发现,川产白芷横切面含硫量百分比显著高于江西产白芷(川产白芷全切面含硫量占无机成分的22.41%,后者为6.521%),这与川产白芷产地在储藏前使用硫磺熏蒸有关。研究人员还认为,硫磺熏蒸后不仅残留在白芷表皮,还能渗透到白芷内部组织,穿透细胞壁附着在淀粉颗粒上。这些硫是以单体还是化合形式存在,对使用者是否有害,值得讨论。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硫磺熏蒸法不仅对白芷的两种主要有效成分香豆素和挥发油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且显著降低了白芷的品质,硫磺还渗透到药材中,对使用者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白芷的炮制方法应以其他物理方法晒干。

白芷在采收后的干燥过程中经常发生根腐病(或碳腐病)。该病轻时腐烂率约为16%,重时腐烂率达30%以上。这是白芷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它是由真菌球虫菜豆引起的,在生产中一直使用硫磺熏蒸来控制这种疾病。虽然效果较好,但近年来发现硫磺熏蒸对白芷质量影响较大,急需改进防治技术。四川省药物种植研究所对该病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为:

①核盘菌是赤小豆球虫的主要生存形式,是白芷根腐病的主要来源。

②白芷中真菌丰富,一年中各月无明显变化规律。

(3)刚采收的新鲜白芷,表面带菌率为70%,内部无细菌。

④病原菌不能侵染健康的鲜白芷,只能侵染受伤和萎蔫的白芷,伤口是病原菌的主要侵入途径。周皮在白芷抗球虫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挖白芷的时候不要伤根,药材不要敲掉糙皮。

⑤白芷采收后易感染赤小豆球虫。入侵后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迅速导致白芷组织腐烂变质,完全不能入药。因此,白芷根腐病的防治应主要着眼于防止病原菌的萌发和入侵。

⑥菌核的抗性相当强,特别是耐高温、耐旱,在100℃的干热条件下仍能存活90-120分钟。因此,将白芷暴露1-2天并不能杀死其表面的病菌,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生产中没有经过持续干燥的白芷在阴雨潮湿的天气会大量腐烂。

⑦患病白芷根可在病残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存活。因此,加工干燥过程中发现的病白芷,不能随便丢弃,要集中处理,防止病菌传播,损坏产品。

四、成品储存

麻袋包装,每包45公斤。应贮存在阴凉干燥处,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为70%-75%,商品安全水分为12%-14%。本品因含有淀粉和挥发油,容易虫蛀、发霉、变色。害虫有烟草甲、药用甲、水稻扁虫、咖啡豆象、日本蜘蛛甲、玉米锯虫、红玉米虫等。如果被虫子吃了,根部有明显的洞。根条头尾易发霉,可见明显霉斑。

在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如发现有虫蛀、霉变,可用小火烘烤,昆虫尸体的碎屑要过筛、冷却、密封保存。或者用塑料薄膜密封电堆,充氮气,减氧气进行维护。量大的话可以用磷化铝、氯化苦、溴甲烷熏蒸抑菌杀虫。

1.白芷采收后防蛀贮藏的研究,除去泥沙、茎叶,切块,快速干燥,完全干燥后用硫磺熏制10-30分钟,可防虫增白白芷,熏制后用塑料袋包装。然后真空密封以防止潮湿。

2.防止谷象取食白芷的研究。用95%乙醇约30毫升,放在菜碗里,放在药上,把碗周围的药塞到边缘。这个容器用盖子密封。24小时后,象鼻虫的成虫闻着更多的空气而来,落入乙醇中而被杀死。这种方法既能防止卵孵化,又能杀死成虫,效果显著。

3.CO2养护对白芷物理性状的影响通过生产性试验,初步证明CO2养护的白芷(几个月至十个月)的形状、颜色、气味和口感与未进行CO2养护的中药材在物理性状上无明显差异,优于传统中药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