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药简介
2英语参考胶没药[朗道汉英词典]
没药[朗道汉英词典]
没药没药[21世纪科技双语词典]
没药[湘雅医学词典]
中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中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3.总结没药为中药名称,发表药性理论。这是从没药树干的树皮中渗出的油性树脂。(commiphora molmolmolmolmolmolengl。)和橄榄植物的同属[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了该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学名没药(La)(中药术语(2004))
5英文名没药(中药术语(2004))
6没药别名是最后一种药。
7没药的来源是没药(commiphora myrrha Engl .),一种橄榄植物,以及从同一种植物的树干的树皮中渗出的含油树脂[1]。
没药是从橄榄植物没药和同一属的几种植物的茎皮中渗出的含油树脂[2]。
8没药主产于热带非洲和西亚,现已传入广西[2]。
9.性味苦而平。入心、肝、脾经[2]。
10没药的功效与主治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2]:
没药用于治疗胸腹部瘀痛、痛经、闭经、腹部肿块、跌打损伤、痈肿、肠痈、目赤肿痛:内服,煎服,3 ~ 10g;或入丸,散[2]。
没药被磨碎并长期用于治疗溃疡[2]。
11禁忌症孕妇应避免服用没药[2]。
12没药含有α稀有没药酸和β稀有没药酸、α没药酸、β没药酸和γ没药酸、没药酸、α稀有没药酚和β稀有没药酚。此外,它还含有挥发油,其成分有丁香酚、间甲酚、枯醛、肉桂醛、Heerabolene等[2]。
没药的药理作用13没药提取物对皮肤真菌如紫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2]。
没药的挥发油也能轻微抑制皮肤真菌。
没药还能降低家兔、大鼠和鸡的血胆固醇水平,具有抗炎作用[2]。
14过敏性没药的主要成分为树脂、树胶和挥发油,后者含有丁香酚,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3]。该药剂量为3 ~ 9g/d [3]。
14.1没药过敏反应症状没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如面部潮红、全身粟粒性丘疹、奇痒,还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3]。
14.2没药过敏的治疗要点有[3]:
过敏和对症治疗。
15《全国中草药收藏》:没药15.1拼音名Mò Yào。
15.2没药别名:末没药,末没药。
15.3没药树皮渗出的油胶树脂。],橄榄科没药属植物,以及其他同类植物。一般在6月11至次年2月采收,但也有在6月至7月采收,采收后挑出树皮等杂质。
15.4开始时黄白色液体渗出,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红棕色的块状物。
15.5将原药炮制,捣碎,煎至黑褐色,待部分挥发油挥发后稍冷却,捣碎成小块。
15.6味苦性平。
15.7主要用于祛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损伤、肿痛、痈肿、胸腹疼痛;外用治疮久不收敛。
15.8没药用法用量为1 ~ 4元人民币;外用适量,与粉剂或膏剂混合,涂于患处。
15.9备注(1)本品功能与乳香相似,故常与乳香配伍使用。
15.10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16《中华本草》:没药16.1源于《本草》。
本草:没药诞生于波斯,可能在今天的海南、广州有。木的根和植物都像橄榄,密密麻麻的在朱丽亚。老了的,地下有浆糊滴落,凝结成块,或大或小,也像安息香。
16.2拼音姓名Mò Yào
16.3英文名没药
16.4没药别名“末日药”。
16.5来源:橄榄科同属没药树树干树皮渗出的油胶树脂。
拉丁植物和动物矿物名称:没药。]
采收贮藏:165438+10月至次年2月采收。树脂可以从树皮缝隙中自然渗出;或者切开树皮让松脂从伤口渗出。起初为黄白色粘稠液体,遇空气逐渐凝固成红棕色块状。采收后除去杂质,存放于干燥通风处。
16.6原没药树是一种低矮的灌木或乔木,高约3m。树干粗壮,有许多不规则的尖枝;树皮薄,光滑,片状,浅橙棕色,然后变成灰色。叶星散或簇生,单叶或三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1的中间一段长718mm,宽45mm,比两边的一对1大很多,钝,整体或末端略呈锯齿状。花小,丛生在短枝上;花萼杯状,宿存,具4钝齿;花冠白色,4花瓣,长圆形或线形长圆形,直立;雄蕊8,从短杯状花盘的边缘突出,直立,不等长;子房3室,花柱短而厚,柱头头状。核果卵圆形,尖,平滑,棕色,外果皮革质或肉质。有13粒种子,但只有1粒种子成熟,其余都在萎缩。夏天开花。
16.7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热带非洲和西亚。
16.8性状鉴别本品为不规则颗粒状或团块状,直径约2.5cm,有的更小或更大。表面黄褐色至红褐色或黄褐色,暗淡或有时暗淡的部分与发亮的部分交替出现。有时用树皮和锯屑。质坚脆,断面颗粒状、油状,断片光亮或半透明。气味清香专一,味道极其苦涩,咀嚼时粘在牙齿上。最好是大的,红褐色,香气浓郁,杂质少的。
16.9的化学成分含有25% 35%的树脂,2.5% 9%的挥发油,约57% 65%的胶质。大部分树脂可溶于乙醚,不溶部分A和β没药酸。可溶性部分含有A、β和γ没药酸,即没药酸、没药酸A和β没药酚,还含有没药树脂、没药萜醇。该挥发油在空气中易树脂化,含有丁香酚、间甲酚、枯茗醛、蒎烯、柠檬烯、肉桂醛、桉叶烯等。还含有多种呋喃倍半萜:8a甲氧基呋喃二烯、8a乙酰呋喃二烯、curzerene、lindestrene、桉树呋喃1,3-二烯(furanoeude * * * A1,3-二烯)、呋喃二烯。反式和顺式4,17 (20)孕甾酮3,16二酮(e,Zguggulsterone)。树胶水解成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
没药的药理作用16.10没药(1: 2)的水浸提液在体外对紫色毛癣菌、同心毛癣菌、斯氏黄萎病菌等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没药的抗菌作用可能与丁香酚有关。见丁香条。含油树脂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由饲喂氢化植物油引起)公兔的血液胆固醇含量,防止斑块形成,减轻兔体重。与其他含有油性树脂的物质类似,没药(通常是酊剂)具有一些局部作用,可用于口服洗剂,并在胃肠无力时刺激肠道蠕动。水浸剂经试管稀释,1: 2对紫色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其中所含的挥发油对霉菌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股动脉注射没药煎剂20mg/kg,可增加麻醉犬股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
16.11鉴别理化鉴别(1)本品加水研磨成黄褐色乳剂。
(2)将本品的乙醚提取物或挥发油置于蒸发皿中。醋酸挥发后,盘底的膜状残留物用溴或发烟硝酸蒸气熏,呈紫色。(检查挥发油)(3)取本品粉末少许,加几滴新鲜配制的香草酸盐酸试液。挥发油含量高的话会马上变紫,含量低的话会先变黄,逐渐变紫。(检查挥发性油)
16.12炮制没药:除去杂质,打碎。制作没药:将采摘下来的没药放入锅中用文火煸炒至表面微熔,然后取出放凉。或煎至表面微熔,喷米醋,继续煎至外层光亮透明,取出晾凉(每100斤没药用6斤醋);没药,水飞逝,用碗坐在热水里,用灯芯研究,很容易就好了。
16.13性苦;平的
16.14经络肝;脾脏;心;肾经
16.15功能主要用于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胸腹部瘀痛;痛经;《更年期》;事故;跌倒受伤;痈、肿、疮;肠痈;红眼肿胀和疼痛
16.16没药用法用量:煎服,310g;;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取适量,研末敷用。
16.17注1。孕妇不宜服用。
2.《本草经》:不适用于有关节痛及胸腹部、肋部疼痛,但非瘀血所致者。产后恶露多去,腹痛者不宜。痈已溃,不宜用。不适合眼睛发红,皮肤不血热的人。
16.18各种说法1。《本草伊彦》:没药,大概是祛瘀止痛,用酒送服。淤血导致气滞,气滞导致经络急性,所以又痛又肿。凡是打筋胀的,都是经络受伤,气血衰竭,凝血,所以是这样。
2.《医学概论》:东原云,没药是治疮散血。此药推陈出新,故能破瘀消肿止痛,也是疮科奇药。
3.《本草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二者均有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故常同用。
4.《本草经》:《本草经》,没药味苦,平,无毒。但和宜辛,气宜微寒。一切恶性疮、痔、漏,都是血热血瘀所致,金刃棒伤等外伤,都是血肉之病。血和肉的损伤是由淤血和发热疼痛引起的。这种药可以消除苦味,驱散辛辣味,消除感冒的热量。水属阴,血属阴,故能入血,散瘀血,治血热疮毒,暴出血证。如果肝经血热引起疼痛和皮肤肿胀,如果肝经血热消散,眼疾就会消除。
5.《药性论》:重在金刃所至之损,心内瘀血,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疼痛难忍,皆以酒饮之。
6.《海药本草》:主要是断马,推陈出新,出好血,研磨,热酒调。堕胎。心口胸痛,雉鸡痔漏及产后血气痛,宜服丸散。
7.《日华子本草》:破血之症结,消肿解毒。
8.《开宝本草》:主血破,止痛。治疗口腔溃疡、恶性溃疡、痔疮、出血、头晕目眩、疼痛和皮肤发红。
9.王:治疗心胆两虚,肝血不足。
10.《本草纲目》:活血消肿,止痛生肌。
11.《本草》:长期使用有放松筋膜、疏通血管、坚固牙齿、生发的作用。
16.19摘自《中华本草》
17药典标准的没药17.1称为没药。
墨妖
没药
17.2来源:本品为橄榄植物没药或硬木没药的干燥树脂。可分为天然没药和胶体没药。
17.3天然没药是大小不一的不规则颗粒块状物,最大的直径超过6厘米。表面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半透明部分为棕黑色,覆盖黄色灰尘。质坚脆,断面不规则,无光泽。它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尝起来很苦,但有点辛辣。
17.3.1胶态没药为不规则块状、颗粒状,多数粘结成大小不一的块状。大多直径6厘米以上,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不透明,质实或疏松,有特殊香气,味苦而黏。
17.4鉴别(1)取本品粉末0.lg,加乙醚3ml,摇匀,滤过,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使乙醚完全蒸发,向残留的黄色液体中滴加硝酸,呈棕紫色。
(2)取少量本品粉末,加入几滴香草醛试液,天然没药立即变红,继而红紫,树胶没药立即变紫,继而蓝紫。
(3)取[含量测定]项下挥发油适量,加入环己烷,制成每65438±0ml含天然没药65438±00mg或胶态没药5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然没药对照药材2g或胶体没药对照药材2g,按挥发油测定方法(药典2010版附录X D B)加环己烷2ml,缓慢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约2.5h,静置后,取环己烷溶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醚(4: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立即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65438。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7.5查17.5.1。杂质天然没药不得超过10%,胶质没药不得超过15%(药典2010附录ⅸ A)。
17.5.2总灰分不得超过5.0%(药典2010版附录ⅸ k)。
17.5.3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0%(药典2010附录ⅸ K)。
17.6含量测定:取本品20g(不含杂质),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含量测定法)测定
本品含天然挥发油不低于4.0%(ml/g),胶质没药不低于2.0%(ml/g)。
17.7没药饮片17.7.1炮制醋没药?去没药,用醋(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ⅱD)炒至表面光亮。
每100kg没药,用5kg醋。
本品为不规则小块状或类圆形颗粒,表面呈棕色或深棕色,有光泽。具有特殊的香气,略带醋香,味苦微辛。
17 . 7 . 2 1的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8.0%(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ⅸ k)。
17.7.3含量测定同药材,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2.0%(ml/g)。
17.7.4相同药材的鉴别。
17.7.5性味、归经苦、苦、平。心、肝、脾经。
17.7.6功能与主治:祛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痛、胃脘痛、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风湿、跌打损伤、痈肿。
17.7.7用法用量:3 ~ 5g,炮制去油,入丸散用。
17.7.8孕妇和肠胃虚弱者注意。
17.7.9储存于阴凉干燥处。
17.8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