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后头晕,是什么原因,以后还能洗澡吗?

洗澡时,有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经常会出现心慌、头晕、四肢无力等现象。严重时会失去意识,倒在洗浴大厅里。这种现象被称为“晕堂”。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中风、心肌梗死,而患有肺气肿、哮喘的人也会感到呼吸困难。

洗澡后避免“晕倒”的方法:

1首先要掌握好洗澡温度。理想的洗澡水温与体温相同,37℃为宜。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40分钟为宜。长时间泡澡会加重老人的疲劳,增加心脏负担。如果长时间呆在卫生间,最好在旁边放一杯水,及时补水。

2.其次,洗澡时,室内充满水蒸气,空气中的含氧量会下降。洗澡时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缺氧,头晕。所以卫生间要装换气扇,洗澡时禁止吸烟,可以打开排气扇适当通风。

3、不要空腹或饿的时候洗澡,饭后30分钟内洗澡也不合适。洗澡时或洗澡前最好喝一些含钠钾离子的饮料或含糖的淡盐水。

4.洗完澡不要马上站起来。这个时候脑血管硬化的人就会供血不足。洗完澡后,起床不能太快太用力,尤其是老人一定要适当休息后再慢慢起床,以免“晕倒”。

5.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颈椎病的老年人,体质较弱的人和大病初愈的孩子,洗澡时最好有人陪伴。冠心病人最好吃片硝酸甘油,预防心绞痛。喝醉后不要马上洗澡,否则容易出现“晕倒”等意外,比如烫伤、溺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