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天南星
异叶天南星又名南星、白南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90 cm,块茎扁圆,果皮黄褐色。天南星被用作药用的球形块茎。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作用。由于野生资源缺乏,用量大,人工栽培少,一直是供不应求的中药材之一。天南星多为野生,中国各地均可栽培。天南星喜欢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和环境,喜欢水和肥料。其块茎不抗冻,但种子萌发当年出生的幼苗第一年只有三片小叶,第二年以后小叶数逐渐增多,更耐寒。除西北和西藏外,分布于大部分省区,海拔2700米以下,生于森林、灌木或草地。日本朝鲜也有。
块茎扁圆形,直径2-4厘米,顶端扁平,周围有根,常具数个侧芽。鳞片芽4-5,膜质。叶为长单1,叶柄圆柱形,粉绿色,长30-50厘米,下部圆柱形,鞘端斜截;叶片像鸟的脚一样分开,裂片13-19,有时更少或更多。
素描
多数,倒披针形,长圆形,线形,长圆形,基部楔形,顶端突然变窄变细,全缘,深绿色,背面淡绿,中部裂片无柄或具短梗,长15毫米,长3-15厘米,宽0.7-5.8厘米,比侧裂片短1/2。侧叶长7.7-24.2(-31)厘米,宽(0.7-)2-6.5厘米,向外逐渐减少,呈蝎尾状排列,间距0.5-1.5厘米。梗长30-55厘米,从叶柄鞘管中抽出。佛焰苞管呈圆柱形,长3.2-8厘米,厚1-2.5厘米,粉绿色,内面绿白色,喉部截断,外缘略卷;屋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宽2.5-8厘米,长4-9厘米。它们弯曲成头盔形状,背部深绿色,浅绿色到浅黄色,顶端尖尖的。穗两性和男性单性。两性花序:下部雌花序长1-2.2厘米,上部雄花序长1.5-3.2厘米。其中,雄花稀疏,大部分不育,有的退化为菱形中性花,有的只是雌花序,有菱形中性花。单性雄花序长3-5厘米,厚3-5毫米,各种花序附属物基部厚5-11毫米,颜色苍白,向上变窄,长10-20厘米,在抹刀喉部外呈之字形上升(薄向下弯曲)。雌花球形,花柱明显,柱头小,胚珠3-4枚,直立于基生胎座上。雄花具柄,花药2-4枚,白色,顶孔横向。浆果黄红色,红色,圆柱形,长约5毫米,有1个杆状种子,2-3个不育胚珠,种子黄色,有红色斑点。花期为4-5月,果期为7-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