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生产技术
我国中药材有300多种,种植面积500多万亩,年产量5亿多公斤。全国建立了600多个中药材生产基地,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生产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种植方式相对原始,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缺失是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种子种苗提纯复壮和优良品种选育滞后,导致中药材质量不稳定。
由于大多数药用植物引种栽培历史较短,保留了许多野生性状,栽培的中药材种质混杂,表现出种内变异的多样性。种子、种苗的提纯复壮和优良品种的选择不及时是中药材质量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2.2中药材农药残留和有害重金属超标。
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经常遭受多种病虫害,直接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65438-0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中药材植保研究,结果表明,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中药材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损失大。由于缺乏农药常识,农药滥用和误用问题突出。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阻碍中药材进入国际市场。
环境污染,一些中药材种植区受到工业废液、废气的严重污染;有些地区的土壤中含有砷、铅等有害元素,一些中草药在生长过程中富集了这些有害元素。这两个主要原因导致重金属含量超标。
2.3开发利用不合理,野生资源消耗过快。
目前对野生中草药资源的保护措施薄弱,经常受到掠夺性因素的开发,如肉苁蓉、川贝母、金钗石斛、穿龙薯蓣、冬虫夏草等。由于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一些药用植物的分布面积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2.4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技术不规范。
道地药材开发利用不足,大宗药材种植缺乏严格规则,生产管理粗放,产量低、质量差的现象普遍存在。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是中药栽培研究的现代化。中药资源作为中药的源头,尤其是中药的生产必须首先现代化,才能保证中药的现代化。要把研究生产优质绿色中药材作为发展中医药、加速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首要任务。没有现代中药材栽培研究的支撑,就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中药材,也就谈不上安全、有效、稳定、便捷的现代中药材生产,中药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水之源。
鉴于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的重要性,选择若干中药材品种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研究建立符合GAP的中药材种植规范,作为中药材现代化项目的内容之一。国内相关单位正在组织专家起草我们的GAP标准。
虽然我国对中药材的生产和管理有一些规定,但并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可操作性。制定和实施既适合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GAP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些国家制定了GAP实施条例。在种子和繁殖材料、栽培、灌溉、采收、初加工、包装、储运、设备、人员和设施、文字记录、教育和质量保证等方面,可以借鉴法国的《GAP实施条例》。比如种子的繁殖材料中规定“播种材料的性能必须经过植物学鉴定,标明其植物品种、栽培品种、化学类型和来源。”无性繁殖的原料也应该如此;原料,包括种子的无性繁殖材料,应符合纯度和发芽率的要求或标准;在种植、采收、烘干、包装等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外来种和品种的混杂,混杂的要及时清除。“栽培规范规定:“根据栽培类型,如传统方法或有机产品,栽培者必须遵循各种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栽培,平时应注意避免环境干扰;药用和芳香植物不能在被沉积淤泥污染的土壤中生长。此外,土壤不会被重金属、农药和其他工业化学产品的残留物污染。.....“确保遵守生产管理规范,保证药用植物的生产质量。1,概念的内涵
中药材全息营养的概念最早是由张勇飞等专家在2011《滋补中药的生产与营销》一书中提出的,并在2013年出版的《优质高效中药生产的直销》一书中得到完善。什么是中草药全息营养?祖国中医学利用“天人合一”的宇宙全息法则,在“自然”与“人体”之间类比,建立了理、法、方、药的医学体系。中草药已被有效地用于人类和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已被几千年的医学实践所证明。因此,中草药全息营养是指一种中草药含有能量和信息的所有物质形态和场形态,以预防和治疗人类和动物对应的某种疾病的总营养。
2、概念的延伸
现代分析理论建立的生物学和医学理论是以生物碱、有机酸、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维生素、矿物质和各种微量元素为基础的,实际上是一种有限的理论。因为,没有一种科学理论能够完全理解生命所需的全部营养、医疗和保健物质。然而,我们不是科学虚无主义者。中草药最接近科学的医学价值标准是遵循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食物链,包含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所有药用成分。我们称之为药物全息营养,还应该包括仪器测不到的、中医千百年来证明的四味、五味等指标。中药材全息营养是指生物碱、有机酸、黄酮、皂苷、多糖、维生素、矿物质和各种微量元素以及四气五味、归经的综合药用价值。
3、指导生产的意义
道地中药材是指产地或产地附近生产的中药材。它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天地最佳结合的产物,具有中草药的最佳功效和完美的全息营养。所以在中药材的种植中,一定要注意中药材的全息营养,否则生产出来的中药材不会有很好的医疗效果。中药材产地生产的中药材才是真正的中药材。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环境和物种保护法律法规的限制,中药材的生产不得不在原产地以外的地区进行人工栽培。将药材移出产地,通过人工方法引入其他地区的种植,称为药材异地种植。由于异地种植药材脱离了药材原有的生存环境,不再有原有的物质营养条件和新地区非物质多维场能量的影响,如地磁场、月潮、太阳磁场、宇宙场等,所以异地种植药材需要先适应引进地区的生存环境条件,才能使药材向下生长。这样,异地栽培的药材既继承了药材原有的特性,又吸收了引种地生活环境的新特点,培育出药材新的全息营养特性,这与地道滋补药材的全息营养明显疏离。比如滋补药材正宗产品产于中原,主要有补益五脏之气的作用;如果把滋补药材引入华南,滋补药材的滋补作用会减弱,而滋阴的作用会表现出来。滋补药材如果传入华东,会有滋而不腻的特点,因为这里的滋补药材有调理肝气的功效。我国的各种生物都打上了地域的烙印。道地滋补药材和异地栽培药材的特征也非常明显。一般来说,不同地方栽培的药材的全息营养特性与不同地方即引种区的天然全息营养特性接近,意味着有向引种区异化的趋势。具体异化趋势见表。
全国不同产地药材全息营养异化趋势表全国不同产地药材全息营养异化趋势表中原补脾益气,东北华北补五脏益气,华东梳肝气,华南滋阴清热,西南补血调阴,西北养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