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农业著作《齐·姚敏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齐·姚敏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 -544年)。它是我国北魏、南宋至梁时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业著作。也是世界农业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完整的农书。书记讲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即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涵盖了农林牧渔副部的生产技术知识。虽然是农书,但内容是“从自耕农到醋酸”。农耕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把农产品做成食物,让平民获得“养老”的技能。全文检索平台收录中国古籍八十万册,收录十册。

贾思勰,北魏农学家,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人。曾任北魏莱文郡太守,农业知识深厚。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贫困。作者从传统的以农为本的思想出发,著书立说,介绍农业知识,以求富国安民。于是,他写下了世界农业史上最早的专著——《齐·姚敏书》。

《齐·姚敏书》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分为10卷,* * 92篇,110000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此外,该书前面还有1篇“序”和“杂论”,其中“序”广泛引用了先贤、圣贤、有识之士等重视农业的事例,以及重视农业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齐·姚敏书》内容广泛,包括谷物种植法、蔬菜瓜果种植法、树木种植法、畜禽饲养和鱼类养殖法、酿酒法、烹饪法等。正如贾思德在他的序中所说:“从一个自耕农开始,终必脱糖,书必不完。”齐《姚敏书》还记载了中原以外的农作物和一些外来植物品种的奇闻异事。《齐姚敏书》不仅汇集了巴生以来中国北方的农业生产经验,而且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具有很高的价值。

贾思勰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他的著作中引用的古籍有100多种,一些重要的古籍如《太升书》、《四人月令》等流传下来主要是因为他的引用。但是贾思勰并不相信这一点。他在撰写《齐姚敏书》时“取经、爱曲、询曲、行曲”,将自己丰富的书本知识与农民的生产经验和自己的实践紧密结合,增加了《齐姚敏书》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