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质量溯源
2011年5月,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医药品管理局关于开展追溯体系试点的批复正式下发,四川省成为首个试点地区。
溯源系统的技术原理简单,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一技术应用到长期以来粗放经营、与行业发展速度脱节的中药材产业链上。
中药材流通主要涉及种植、生产、流通、消费四个环节。追溯体系也是围绕这四个环节来构建的。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物联网的信息技术,在流通环节进行电子记录,留下交易行为的痕迹。然后,电子记录中的信息随着各个环节的交替流动,最终随着药品到达消费者手中。
结合四川试点,在荷花池中药材批发市场,每家每户进入溯源部门,都会得到一台具有溯源功能的电子秤,替代原来的普通秤。
商家要提供三个关键信息——负责人、商品、交易信息。这三个关键信息会通过电子秤形成二维码,贴在中药材的包装上。二维码会跟着这个中药材,从药材形态到汤剂企业的汤剂形态,再到医院的汤剂形态。
形式不同,二维码也不同。比如药材形式的二维码和已经转化成汤剂的二维码是两个不同的二维码,但是这两个二维码的后台数据库中的信息是有关联和联系的——这就使得后推的方式得以实现,甚至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各个环节的已购药品的数据记录。从而实现中药的“来源可知、去向可追溯、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二维码之所以由电子秤形成,并在后台数据库中留下记录。因为电子秤可以自动联网,自动传输商家提供的信息。这是由于ZigBee技术,一种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收集区域内的信息。后台可以自动找到电子秤,电子秤的数据信息会自动传输到后台,比如客户端、服务器,进行交易数据采集。
对于商家来说,与传统交易模式相比,这种改变只是电子秤,在打印的小票上增加了一个二维码。但就是这个小小的二维码,会为每一个参与追溯体系的商家,建立自己的企业信用体系。这和淘宝商家的信用等级是一样的。
商家加入追溯体系,就相当于加入了一个信用体系。每笔交易都会有信用评分。如果质检没有问题,没有投诉,商家的信用分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如果有投诉,且经第三方证实确实存在不规范交易或产品质量问题,其诚信得分会下降。这样就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体系完成全过程的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