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开窍药

凡以唤醒意识为主要功能的药物,称为开窍药,适用于因邪气过盛而致的木僵、神志不清之证。

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昏迷、咬牙、握拳等。因同时出现的症状不同,可分为热闭和冷闭。热闭有高热、谵妄、脉数、惊厥等症状;常见于一些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日本脑炎引起的高热昏迷、一些脑血管意外、癫痫、肝昏迷、中暑等。治疗要配合开窍类药物和清热解毒类药物,这就是所谓的开冷法。寒证伴有面青、脉迟、苔白等症状,多见于中风、中毒引起的昏迷。宜温开窍,用辛温之药行气。神志昏昏,四肢有微寒脉,冷汗淋漓,是脱离的症状,不宜用开窍药。

复苏药物用于急救,清醒后要根据不同病因做进一步治疗。考试网站整理

常用的开窍药有麝香、冰片、苏合香、樟脑、石菖蒲等。,其复苏作用可能与以下药理作用有关。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绞窄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昏迷,应用开窍药物的目的在于唤醒患者。现有资料表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不同于现代药理学中的开窍药。除樟脑明显刺激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外,其他药物的中枢兴奋作用尚难确认。安宫牛黄丸、牛黄醒脑注射液、石菖蒲水溶液等多多开窍剂能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延长巴比妥类药物的睡眠时间,显示镇静作用。安宫牛黄丸和石菖蒲水溶液还能对抗苯丙胺的运动兴奋性,还能延缓小鼠戊四氮阵挛发作,降低惊厥死亡率。麝香的有效成分麝香酮在大剂量下可以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麝香对中枢兴奋剂的作用因药物而异,与士的宁协同作用时对戊四氮和尼可刹米无作用。麝香和麝香酮的重复给药可以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大鼠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被认为是由药物诱导的肝药酶引起的,从而降低血液和大脑中戊巴比妥钠的浓度,而不是直接兴奋中枢。总之,开窍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不同的,其开窍作用的实质有待进一步探讨。另据报道,3H-龙脑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证实,3H-龙脑可通过肠粘膜迅速吸收,给药后5分钟内可透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蓄积时间长于其他脑组织,蓄积量较高,提示龙脑复苏机制可能与此有关。牛黄醒脑注射液、苏合香和冰片能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石菖蒲挥发油具有清凉作用,可能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

临床用牛麝散(人工牛黄、麝香、羚羊角、菖蒲、丁香、藏红花)抢救肝性脑病和高热昏迷,用石菖蒲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取得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意识障碍和精神、神经症状。从石菖蒲中提取的α-细辛脑对癫痫大发作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减少发作次数,改善脑电图。

(2)抗炎抗菌作用:大多数开窍药还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疮肿的治疗。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抗菌和局部刺激有关。麝香的抗炎作用是明确的。在炎症早期,可抑制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白细胞的迁移,减轻水肿。在炎症晚期,肉芽组织的增殖受到抑制。麝香、冰片、苏合香和石菖蒲都有不同的抗菌作用。苏合香、冰片、樟脑能轻微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产生镇痛止痒作用。中药方剂六神丸和冰硼散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和口腔溃疡。

(3)抗心绞痛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苏冰滴丸(苏合香、冰片)能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使心肌梗塞犬冠状窦血流量上升,心率减慢,降低动静脉血氧差,减少心肌耗氧量。该化合物还能保护小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超微结构变化,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减少,从而提高小鼠心肌对86Rb的摄取率。麝香乙醚提取物能降低麻醉犬的血压和减慢心率,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率加快。速冰增溶液还能直接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离体兔胸主动脉收缩。以上数据为一些具有行气化瘀、温痛散寒功效的开窍类药物治疗心绞痛提供了实验依据。据临床观察,人工麝香酮制剂和速冰滴丸对缓解心绞痛和胸闷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