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黄鳝有什么秘方?

【编辑此段】黄鳝这个名字属于海龙科、海龙科、黄鳝科。也称为鳗鱼、鲭鱼、鳗鱼和蛇鱼。

约15种细长的鳗形鱼。在中国有两种分布,一种是常见的黄鳝,一种是黄鳝cucha(汉密尔顿)。目前仅分布于云南省龙川县,国内其他地区未见。与鳗鲡没有亲缘关系,但与鲈形目有亲缘关系。见于热带淡水或咸淡水中。它长约20.70厘米(8.28英寸),没有鳞片或鳞片非常小。背鳍和臀鳍非常低,围绕尾端连续。鳃通常只有在喉部有一个外部鳃孔。一些种类的鳃非常小,依靠通过喉咙或肠道粘膜吸入的氧气来呼吸。在东方,它是一种珍贵的食用鱼,常被养在池塘或稻田里。

黄鳝:无鳞,能在浅水中直立上半身,通过口呼吸至水面,并在口和喉中储存空气,故显得喉肿。淡水食用鱼,广泛分布于东南亚,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有出产,栖息于池塘、河流、稻田等地,常潜伏于泥坑或石缝中。晚上出去觅食。生殖情况比较特殊。她年轻时是雌性,经过一次繁衍,就变成了雄性。这种现象被称为性反转。[编辑此段]特征体细长,呈蛇形,前圆扁平,尾细。头部又长又圆。嘴大,末端位置,上颚略突出,嘴唇相当发达。上下颌骨和瓣骨上有细齿。眼睛很小,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皮肤。左右鳃孔在腹面合二为一,呈V形。鳃膜与鳃峡部相连。一般体表都有润滑液,容易逸出,没有水垢。没有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只剩下皮褶,没有软刺,都和尾鳍合二为一。多数为黄褐色、黄色或橙色,有深灰色斑点,少数鳗鱼为白色,俗称“白鳗”【编辑本段】。鳗鱼是热带、暖温带鱼类,是适应能力很强的底栖鱼类,能在河流、湖泊、沟渠、稻田中生存。白天喜欢在腐殖土泥上打洞或者在堤上有水的缝隙里挖洞。白天很少活动,晚上觅食。鳃不发达,但借助口腔和喉腔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可以直接呼吸空气;它可以在水中氧气含量很少的情况下存活。从水里出来后,只要保持皮肤湿润,几天内就不会死。黄鳝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以各种小动物为食。它性贪婪,夏天吃得最起劲。在寒冷季节长期食用不会死亡。

黄鳝繁殖季节为6-8月,其个体发育具有性别反转的特点,即从胚胎期到第一次性成熟为雌性(即体长小于35 cm的个体性腺均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体长36-48厘米时,部分反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长到53 cm以上的多为睾丸。当幼鱼只能长到20厘米时,2冬龄的雌鱼就会达到成熟期,体长至少3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70 cm,体重1.5 kg。黄鳝在它生活的洞穴附近产卵。在产卵之前,它会吐出泡沫来筑巢。受精卵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鳗鱼的身体呈圆柱形,适合穴居生活,对进出洞穴和减少摩擦非常有利。真的有点隐士的味道。它没有特殊的攻击技能,也没有强大的防御武器。它唯一的本事就是“三十六计,逃为上策”。它既没有胸鳍,也没有腹鳍,连背鳍和臀鳍都退化到只剩下一点皮褶,肉眼看不见鳞片。但是全身可以分泌非常油的粘液。如果你不小心,它会从你手中溜走。鳗鱼身上粘液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细菌和病菌感染身体,减少疾病;防止寄生动植物缠绕,有利于生长;光滑的表面有助于它在泥泞中畅通无阻。

鳗鲡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时为雌性,但在第二次性成熟时又变为雄性。也就是说,黄鳝一生中既是母亲又是父亲。这个阴阳转化的过程,生物学上叫做性反转。

鱼大多通过鳃呼吸,但鳗鱼是独特的。它的鳃退化,空气直接被咽喉表面的微小血管吸收。因此,为了使鳗鱼新鲜,我们必须保持其湿润,并将其储存在阴凉的地方。【编辑本段】分布于东南亚,这种鱼产于我国除西部高原以外的所有水域。国外已经到了朝鲜西部,日本南部,菲律宾,爪哇,缅甸。

黄鳝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塘、沟渠中。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有记载,尤其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盛产黄鳝。黄鳝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在印度、日本和朝鲜也有产。营养价值高。鳗鱼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是人体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美国实验研究数据显示,如果经常摄入卵磷脂,记忆力可以提高20%。所以吃鳗鱼肉有补脑健身的功效。含有一种特殊物质“鳗素”,能降低和调节血糖,对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此外,它含有很少的脂肪,所以它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鳗鱼中维生素A的含量高得惊人。维生素A可以改善视力,促进皮肤膜的新陈代谢。每10g鳗鱼肉含蛋白质17.2-18.8g,脂肪0.9-1.2g,钙38mg,磷150mg,铁1.6mg。此外,还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B2)、烟酸(维生素PP)、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黄鳝不仅作为一道名菜招待客人,近年来还活出口,畅销国外,连冻鳝也出口到美国等地。黄鳝一年四季都有产,但在浅夏前后最肥。民间有句话叫“黄鳝争光夏参”。

营养分析

1.鳗鱼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是人体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2.鳗鱼中含有能降低和调节血糖的“鳗鱼素”,脂肪含量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鳗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改善视力,促进皮肤膜的新陈代谢。

药用的

黄鳝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其肉、血、头、皮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具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祛风湿的作用。黄鳝性味甘、温,具有补中养血、治疗体虚的功效。民间可入药治疗体虚、咳嗽、湿热体痒、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烧成灰,空腹温酒送服,可治女子乳核硬痛。其骨入药,还治疥疮,疗效相当显著。其血滴入耳中,可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鼻可治鼻出血(流鼻血);特别是外用,可以治疗面瘫、面瘫。有人说“鳝鱼是眼药水”,过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鳝鱼好。经常吃鳝鱼有很强的滋补作用,特别适合体弱多病和产后的人。它的血还可以治疗口眼歪斜。中医认为其具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的保健功能。

鳗鱼血清有毒性,但毒素不耐热,可被胃液和加热破坏。一般煮熟了吃也不会中毒。民间用鳝鱼血治病是否是血液中的毒素作用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黄鳝的血有毒。误食会刺激口腔和消化道黏膜,严重损伤神经系统,使人麻木,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归经:肝;脾脏;肾经

中药化学成分:食用部分含水分80g,蛋白质100g,脂肪0.9g,灰分1g,钙38mg,磷150mg,铁1.6mg。

功效:益气血;补益肝肾;强健的筋骨;祛风除湿

适应症:疲劳;营养不良;阳痿;腰痛;腰膝酸痛;寒热痹;产后沥滤;久痢脓血;痔疮和瘘管;小腿溃疡

生态环境:作为一种下层社会的鱼,它喜欢栖息在河流、湖泊、沟渠和稻田中。它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捕食各种小动物。

收获和储存:

捕捞黄鳝可采用捕鱼、网捕、笼捕和干塘捕。多吃新鲜的或加工成鱼干、罐头等。

选方:①增强力量:熊筋、虎骨、当归、人参平分。不为过,把大鳝鱼用酒蒸,把肉捣成九段。每天空腹撒两许。(《本冯静元》大理丸)②治疗慢性痢疾虚损、脓血症:鳝鱼一条,红糖三钱(炒)。把鳝鱼的肚子杂质去掉,用新瓦烤熟,用糖磨碎,用开水吞服。(《云南中医验方》)3内痔出血的治疗:鳝鱼煮。(“方便饮食疗法”)

禁忌症:虚热外感患者慎用。

功效分类:滋补品;治疗风湿病的药

性味:甜;性温度

用法用量:内服-烹煮,100-250g;或将肉捣成丸;还是磨吧。

外用-适量,切片敷用。

做考证

出自雷公的烘焙理论。

1.《本草》:鳝鱼,岳夏使穴于浅水,如蛇,冬夏皆宜食。

2.《蜀本草纲目》:《画经》云,鳝鱼,似鳝鱼而细长,又似无鳞之蛇,有蓝黄之色,多见于海滨泥洞中。

3.《本草》:鳝鱼,腹下黄,世称鳝鱼。还有一种白鳗,略粗,白色,两种都没有鳞。大的有一尺多长,形状像蛇,但不能在陆地上行进,却动了风。

4.《求本草》:黄晴有两种鳝鱼,黄的俗称黄鳝,幼的俗称藤鳝、风鳝,味甘温和,善穿深谭,冬寒穴可得,治疳积、背足湿风、五痔、肠风、出血、带下、外阴疮。孕妇是禁忌。白鳝好吃,但生痰滑精。[编辑此段]相传古代有个大力士很厉害,经常吃鳗鱼。在过去,走江湖的人通常被称为卖强效药的人。事实上,古代医术“本冯静元”确实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的主要药物是鳗鱼。鳗鱼口感鲜嫩,刺少肉厚,薄而嫩。与其他淡水鱼相比,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烹饪得当,吃后会回味无穷。大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最滋补最美味,所以说夏鳝与人参一争高下。

黄鳝无土栽培管理方便,产量高。

黄鳝工厂化养殖由传统的有土、室外静水养殖改为室内外流水无土养殖,管理方便,产量高,效益好。其生产技术指标为:每1平方米投放规格为25-40克的鳗苗2-2.5公斤,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饲养4-5个月后,按目前的原料成本计算,生产成本为15-20元/公斤。技术要点如下:

选择一个有干净水的地方建一个池塘。池塘有室外和室内两种。每个池塘面积2-20平方米,深度0.5米。这个池塘是用水泥磨光的。池塘的田埂宽0.5厘米,配有蓄水池。养殖池塘要求排水和灌溉自由,池塘内种植水生植物,覆盖70%的池塘水面。

选择优质鳗鱼苗,按2-2的比例摆放。千克/平方米。最好选择人工繁殖的鳗鱼苗,把鱼消毒后再放进去。受伤弱苗不能用。

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的鳗鲡苗在入池前先进行驯化,然后再饲喂配合饲料。投喂前要准备好成品饲料,即在成品饲料中加入25%的新鲜鱼肉浆,制成直径为3-4毫米的面条状饵料,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1%-2%。黄鳝具有摄食惰性。当它对某一种饵料习惯了,就不要随便换了,否则会严重影响黄鳝的生长。

加强日常管理,每天保持流水10小时,注意排污、防鼠、防淹。

注意定期在防病治病池内施用驱虫药和杀菌药,消灭死鳗和病鳗。如果用的是野生黄鳝鱼苗,刺头的早期感染率很高,所以放鱼苗前要驱虫。可以选择“万隆1号”或“万隆3号”驱虫。[编辑本段]水产养殖技术一、概述

黄鳝又叫鳝鱼、长鱼等。生长速度快,一般一个月能长10 cm,九个月体长可达300克,达到商品鱼标准。黄鳝特别适合农村人工养殖,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鳗鱼是变温动物,只要水温在10-32℃,一年四季都可以放养。放养的鳗鱼要求身体健康,游泳活跃,无疾病和残疾,大小不限。因为鳗鱼欺负弱小,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互相撕咬,所以同一个池塘养的鳗鱼规格应该基本相同。一般体重超过100-350g的人可以随时放入池中出售;一个体重50克以上的人放入培育池,可以长到当年的商品规格;50克以下的可放入育苗池,当年可长到50克以上,可为来年养鳗提供大规模鳗种。放养密度应根据放养规格和饲养条件灵活控制,一般为每平方米水面1-5公斤。

1.鳗鱼养殖应注意的环境

你要选择一个水源充足,一年四季都有日出的地方。水质方面,是养殖黄鳝的关键技术。你必须经常换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春秋季3-5天换水一次,夏季1-2天换水一次。水深不低于10cm,注入水温不超过5℃,避免因温度骤降而死亡。

2.建造鳗鱼池塘

建鳗池,要选择地势略高,排灌方便的地方,以小型为主,面积5-20平方米,或者30-60平方米,深度80-100 cm。池塘形状应该是东西向的,为了防止逃跑,可以另做一个池塘边缘,周围高出地面30-50厘米。如果池塘建在土质坚硬的地方,就不需要砌筑。池塘底垫裸露30-60cm中等硬度的土壤,便于黄鳝挖洞潜伏。在水源附近挖一个进水口,在与水底平行的对面下端留一个出水口。所有的出水口都要装上渔网布,以防鳗鱼逃脱。在池塘水面1/3处可适当种植茭白、空心莲子草、苦艾等水生植物,用于避风养鳗。

因为鳗鱼可以直接在空气中呼吸氧气,所以经常需要把头伸出水面。所以,鲜鱼池的水位要浅。水位要根据鳝鱼的规格来定,鱼苗池水位要浅,一般10-20cm。养殖池可以深一些,一般30-40 cm。待售水池的水位可以浅一些。鳗鱼耗氧量较高,喜欢淡水水质。所以要经常注入淡水。一般冬季每月换水1-2次,春秋季每周换水1次,夏季每1-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20-50%。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养鳗池里形成微流水。炎热季节应增加换水次数,或在池边种上丝瓜、葡萄,防止日晒和降温防暑。在又大又深的鳗池中可以混养少量的杂食鱼类,如罗非鱼、鲤鱼、鲫鱼、泥鳅等,可以清除残留的饵料粪便,净化水质。

在准备黄鳝入池前,可施用少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养殖摇蚊幼虫、蚕、水生昆虫等水生动物,或在池塘中投放蜗牛或泥鳅进行养殖,为鲜鱼提供新鲜饵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池中设置黑光灯,引诱昆虫进入池中。

2.黄鳝人工养殖的技术措施

1.鳗鲡的饲养种类及鳗鲡的选择和投放

应选择体格健壮、体表光滑、活动力强、大小均匀的黄鳝。一般每条尾巴的重量是20克。如果每尾放30-50克大规格鳗鱼,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鱼苗是笼子里捕捉的野生幼鳝,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但要把破皮断尾的受伤鳝去掉,也可以人工繁殖。早春进货比较好。应该会在一周内发布。放养量一般是每平方米1.5-3斤,条件好的可以放5-6斤。总之,放养规格大,密度就会小,否则就会相应增加,放养前要对鱼进行消毒,水和水的温差不能太大。

2.饲养和管理

黄鳝以肉类为主,可人工投喂蚯蚓、小鱼小虾、田螺、蚌肉等。,也可配合一些米糠、豆饼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饲料喂养,腐败变质的饲料不能喂养。饵料经过1-2天的短期适应后即可投喂,一般一天1次,投喂应在傍晚进行;也可以逐渐提前喂食时间,驯养它白天吃。分别在早上8点和下午4-5点喂1次。日投喂量占鳗鱼总体重的3-5%,6-8月投喂量占总体重的6-7%;饵料的量要根据水温、饵料质量、水质来增减。投喂量随着鳗鱼的成长而增加。当生长温度适宜时,应进行更频繁的补料,15℃以下和10℃以下应停止补料。饲料要放在进食桌上,便于掌握食量和清除残饵。

鳗鱼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喜欢吃新鲜的食物,如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蚯蚓、小鱼小虾、蚕蛹、蛆虫、蜗牛、贻贝、大型浮游动物、畜禽内脏和蝌蚪等。饵料要新鲜不腐臭,在动物饵料不足的地方可投喂一些植物饵料,如豆饼、麸皮或玉米粉,上述植物饵料可与鱼虾肉末混合成湿团(在水中长时间不能分散)再投喂。较大的饵料要剁碎或挂在池子里撕。蜗牛、贻贝和蛤蜊等硬壳饵料在放生前必须粉碎。饵料要定点投喂,每个鱼塘2-8个投饵点。鳗鲡摄食的适宜水温为15-30℃,具有昼间和夜间猎食饵料的习性。例如,在冬季,如果鱼塘用塑料薄膜大棚覆盖或采取其他措施提高温度,保持适宜的水温,鳗鱼一年四季都可以进食和生长,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生长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和效益。投喂前把残留的饵料去掉,以免影响水质。

防止逃跑

雷雨天气闷热,气压低,水体缺氧,可以看到黄鳝出洞,身体前方直立,头伸出水面。这个时候要注意注入淡水。下雨天还要注意溢流口是否畅通,鱼网是否牢固,防止鳗鱼出逃。池外不应有草绳或木棍伸出,所以下雨天鳗鱼最容易随水逃生。鳗鱼塘又小又浅,倒淡水的时候要防止鱼逃跑。鱼塘水面沿池边应控制在20厘米以下,并随时检查挡鱼网布与池壁的牢固程度。尤其是在食物短缺、雷雨、长时间阴雨天气或水质恶化的情况下,鳗鱼最容易逃脱,此时更要注意逃生防范。此外,还要防范鸭、鼠、猫等敌人对鳗鱼的伤害。

筛选鱼

鳗鱼品种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喂,同样规格的鱼会参差不齐,长期来看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所以在鳝鱼的生长期,每1个月就要把池塘里的鳝鱼全部捕捞一次,经过筛选后,分大、中、小三种规格养在不同的池塘里。秋后生长期结束前,鱼也要全部捕捞,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要放入池中出售。其他不同规格的鱼应根据来年的生产需要分池放养。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适应,鳗鱼种可以在明年早些时候进入繁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