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博士微课孩子容易出汗,是不是不正常?

1为什么孩子更容易出汗?中医认为,汗液是皮肤排出的一种津液,能滋润皮肤,调和营卫,维持体内阴阳平衡。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比成人更容易出汗,因为他们的气不足,质地稀薄,生命力旺盛。

换句话说,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活泼、活跃,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含水量和微血管的分布比成人多,所以从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而且孩子调节冷热的能力比大人差,所以孩子比大人容易出汗是正常的。

2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区分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呢?

如果孩子出汗是因为天气热、衣服厚,或喂养过度,或剧烈运动,或吃了高热量的食物后,而没有其他症状,一般是生理性出汗。

婴儿入睡时容易出汗。如果他们在半夜刚入睡时出汗,深度睡眠后汗液会逐渐消退。这也是生理出汗,家长不用太担心。

病理性出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出汗综合征”,是指儿童在正常环境和安静状态下,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的一种疾病。大多数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

儿童出汗综合征常分为自汗和盗汗:①盗汗: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出汗;

②自汗:在安静且不穿太多衣服、室内温度不高时出汗,不分昼夜。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病理性出汗可见于以下疾病:①感染性疾病,如伤寒、肺炎、肺结核、疟疾等。

营养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活动期佝偻病,是婴儿多汗症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有鱼肝油补充不足或少见阳光的病史;还有ⅱ ~ ⅲ度营养不良、糖尿病、低血糖等。

③结缔组织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播散性红斑狼疮。

(4)循环功能不全,如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可引起全身湿冷。

⑤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⑥精神因素,如孩子的紧张、兴奋、恐惧或惊吓。

⑦药物作用,如使用解热镇痛药、布洛芬等药物后出汗。

上述疾病中,佝偻病的出汗多发生在入睡后的前半个晚上,以头部出汗为明显特征,并常伴有“枕秃”;肺结核的出汗表现为整夜出汗,伴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面颊潮红等症状。

3儿童出汗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如果是原发病引起的异常出汗,当然要先治疗原发病。比如佝偻病患儿要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结核感染患儿应进行抗结核治疗;甲亢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排除了基础疾病,或者这些基础疾病已经通过治疗得到控制后,孩子仍然出现异常出汗,当然要考虑中医内外结合治疗。

中医认为汗证多为虚证。自汗主要是因为气虚、阳虚;盗汗主要是因为血虚和阴虚,因此,补虚是其根本。但在临床上,相当一部分儿童多汗症表现为湿热熏蒸,此时应以腹泻为主。辨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辨证论治1。肺部健康不稳定:自汗,尤其是头颈部、胸背部,尤其是活动时,易疲劳,面色苍白,易感冒。药方是玉屏风和木梨散。

2.营卫失调:自汗为主,全身出汗,爱抚不温,怕冷恶风,肠胃虚弱。调和营卫,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两虚:以盗汗为主要症状,形体消瘦,心烦少眠。用气阴治疗。加味生脉散。

4.湿热蒸:多汗,尤其是额头和胸部,出汗皮肤热,黄汗,口臭和干燥。治以清热泻脾,选用蟹黄散。

(2)外治法除内服中药汤剂外,可结合药物外治。如湖南中医附自制止汗脐贴,可辅助治疗出汗综合征;给孩子按摩对出汗综合征也有一定效果。足浴法:五倍子、乌梅、艾叶、开水足浴也可尝试。

4多汗症患儿如何护理?1.对于多汗症的孩子,家长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衣服湿了以后要及时帮宝宝擦干身体,防止宝宝着凉。不要让空调或风扇直接对着宝宝吹。但是也要注意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

2.如果是有佝偻病早期症状的宝宝,家长要注意:鱼肝油要足量补充,太阳出来时要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如果上述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家长应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维生素D含量检测等相关检查,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治疗。

如果是疑似肺结核的宝宝,要注意到医院进行肺部X线检查或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治。如果考虑其他疾病,也要带孩子去医院完善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