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这经典遇上原著》)
沙参、知母(本经)、白沙参(范然)、苦心、美容、虎须、白参、屈直、(本草)、温西(别录)、杨婆奶(纲要)、泡参(中药形态学经验鉴定)
来源为轮叶沙参、杏沙参或其他几种同属植物的根。
植物形态①轮叶沙参,又名:灵儿草(别录)、四叶沙参。
多年生植物。根粗壮,胡萝卜状,有皱纹。茎直立,单生,高60 ~ 150 cm。叶通常4轮;无柄的或有短柄的;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 ~ 8厘米,宽1.5 ~ 3厘米,边缘有锯齿,顶部绿色,底部浅绿色,被毛浓密。圆锥花序大;有不等长的花梗;每1个花梗上有1个小苞片;萼齿5,细而直,绿色和稍黑;花冠钟状,蓝紫色,狭窄的壶状,裂片5:雄蕊5,黄色;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蓝紫色,先端圆形,柱头9裂;盘面围绕着基隆的风格。蒴果3室,卵球形。花期为7-8月。
它们大多数生长在山野阳坡的草地上。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江西等地。
②沙参杏叶(救灾草药),又名沙参亭枝。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单生或分枝,高50 ~ 100 cm,有毛。叶互生;叶片卵形。长2.5 ~ 5厘米,宽1.5 ~ 2.5厘米,边缘有双锯齿,顶部绿色,底部浅绿色。有很少分枝的圆锥花序;花梗和苞片上有毛;萼齿披针形和有毛;花冠钟形,蓝紫色,外面有毛;花柱从花冠稍微暴露,稍有毛;圆盘厚而短,长宽为1.5mm..花期:9月~ 65438+10月。
大多生长在山野。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
同样入药的同属植物有很多种:①宽叶沙参,又名长白沙参。上部叶和花序分枝互生,下部叶常假轮生;叶片卵球形到卵球形披针形,有毛或无毛。花冠宽钟形。分布在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山西、陕西等地。
②茎上有长毛的线形沙参;叶互生;椭圆形到狭披针形,具短毛。花序大;花萼单圆形,萼片线形。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陕西芬迪。
③云南沙参茎短柔毛。叶互生,叶卵圆形和椭圆形,两侧有短毛,特别是背脉上。萼片线状披针形,边缘有2 ~ 3对深裂的齿。分布在云南等地。
④北沙参,基生叶长柄,基部圆形,心形;茎生叶互生,宽披针形,边缘有2 ~ 7对锯齿状锯齿。萼片披针形,边缘有1对深裂的齿。分布在河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⑤沙参,又名糙沙参。根细长,通常两个茎共存。叶互生或对生,披针形或线形,边缘具浅锯齿,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
⑥川藏沙参沙参,茎恒株从根头丛生,被短柔毛。叶互生,叶长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稀疏的锐锯齿,两面被白色短柔毛。分布在西藏、四川、甘肃等地。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洗净土壤,刮去木栓,晒干或晒干。
药材的干燥根呈长梭形或圆柱形,上粗下细,有时略弯曲或扭曲,偶有分叉。全长5 ~ 25厘米,上径1 ~ 3厘米。顶端的根茎(芦头)长0.5 ~ 10厘米,直径0.3 ~ 2厘米。偶尔有两个根茎共存,上面有明显的横条纹。有皮肤的人表面黄白色至褐色,有横纹,尤其是上部,稍短细根或根痕;脱皮者表面黄白,有纵向皱纹。体轻而松,易断,断面白而不平,裂纹多。气弱,味甘苦。以根粗、饱满、无皮、黄白色为佳。
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河南、青海、陕西等地也有出产。安徽、江浙产的质量较好;贵州产量最大。
南沙参的根含有三萜皂苷和淀粉。
药理作用①祛痰作用
南沙参煎剂对家兔的祛痰作用不如紫菀,但可持续4h以上。1:40的沙参提取物在试管中没有出现溶血现象。
②强心作用
1%南沙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7/9离体心脏振幅增大(比原来增大50%以上),作用持续5分钟。
③抗真菌作用
沙参水提取物(1:2)在体外对皮肤真菌如奥多昂癣菌和羊毛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加工、去杂、去苇、水洗、微润、切片、过筛、晒干。
性味甘苦,性凉。
①经典:“味苦,微寒。”
②纲要:“甘淡,但寒。”
归肺、肝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2)本草盖:“足厥阴。”
(3)《本草》:“入太阴肺经,肝脾分二经。”
功能主要有滋阴清肺、化痰止咳。治肺热干咳,虚劳久咳,阴伤,咽干咽痛。
(1)经典:“治血淤惊气,祛寒热,补中焦,益肺气。”
②别录:“治胃脘痛、腹痛、邪热、头痛、皮热、平补五脏、补中。”
③药性理论:“可除皮筋以飘风,疝气坠下,治嗜睡频繁,养肝气,通五脏之气。”
④《日华子本草》:“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治)诸恶疮疥疮体痒,排脓消肿解毒。”
⑤《纲要》:“清肺火,治久咳肺瘘。”
⑥《玉蜀黍药解》:“清肺气,生肾水,清心胸,凉头蒸,治瘰疬斑疹,鼻疮咽喉不通,疮热疼痛,胸膈干渴,大便赤涩,膀胱失禁。”
⑦《新人参饮片》:“清肺养阴,治劳、咳、呛痰和血。”
⑧《中国药用植物图说》:“降血压。”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鲜1 ~ 3两);还是进了药丸,散了。
宜忌感冒咳嗽。
(1)《本草笔记》:“邪防藜芦。”
(2)《本草》舒舒:“若脏腑无实热,肺虚寒者必泄之,勿服。”
方一:治燥伤肺,卫阴,或热或咳:沙参三钱,玉竹,甘草,冬桑叶,麦冬,三钱,生扁豆,花粉,水五杯,煮两杯,然后每天服用。对于慢性发热和咳嗽的患者,加入地骨皮三钱。(《温病辨证》沙参麦冬汤)
②肺热咳嗽的治疗:沙参半颗,水煎。(《健康的简易处方》)
③治疗失血后脉细数、手脚冰凉症状:杏叶沙参常煎少饮。(成都中草药)
(4)治赤白带下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寒:将大米与沙参混匀,末服。(辨证论治要点)
⑤治疗产后无乳:杏叶沙参四钱。水煮猪肉食品。(湖南药理学)
⑥虚火牙痛的治疗:沙参根五元至两两。煮鸡蛋套装。(湖南药理学)
名家讨论①张:“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味甘。”
(2)纲目:“人参味甘、苦、温,性重固,补脾胃,益肺肾,故适用于内伤者。沙参味甘、寒,身轻体弱,专补肺气,从而益脾益肾,故宜上火之人。”要区分一个是补阳生阴,一个是补阴控阳。"
(3)《本草百种录》:“肺主气,故肺家之药为气之胜也。而气胜之品会趋向于燥,能养肺之品会腻滞而不清。但沙参是调肺血之药,白而淡,疏而不燥,润而不滞,血阻于肺,否则不能清。”
(4)重庆会馆杂文;“沙参沙参清肺,肺气自然下行,传达信息是咸的,所以清肺的药都是连小水的。石喻说,有肺者溺,无肺者不溺,可探其器。”
⑤本草正义:“南沙参的味道不是很苦,而是寒。身轻清,气味稀薄,有上下浮动之性,故专用于上焦,归肺。经典上说益肺气者,应除邪热,即益正气,非补肺之义。后来的人误以为肺是特药,却不知道肺有余热,清则宜,肺气不足,清则不妥。虽然说南沙参性味淡清,不像麦冬、小麦、知母那么滞,但相当寒凉,肺无热邪,足以使元气黯淡,酝酿寒变。苗中醇只禁肺寒咳嗽,但仍稀得合不拢耳。李《南沙参纲目》治肺痿,又以其补肺。如果陈述的话,肺痈和肺痿的证候是差不多的,一个实一个虚,一个反背。痈充血,其实是热,急着要清,所以不要太凉;软弱被打败的人,本来就懦弱胆小,要支持,不能受凉!但肺痿时,以沙参清热而不油腻为宜。还有:古无南北之分,石固执。起初,沙参有两种,北方的又硬又冷,南方的又弱又弱。赵《纲目·药性笔记》说,沙参形厚,坚如党参,味苦凉,清胃,泻火解毒,止咳平肺。”根据现在的市场,北沙参坚瘦,北沙参松胖,都是微甘微苦,气味清淡清亮,但富含脂肪液,所以在气质和功能上没有区别,致力于清肺胃热,养肺胃阴。"
提醒您:沙参是网上的中草药,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