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外兼治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

高血压和失眠可以说是一对他是我的兄弟。部分高血压人群往往睡眠质量较差,半夜醒来次数较多,睡眠持续时间较短,不仅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对生活也有一定影响。不仅如此,失眠还容易导致高血压或加重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比血压正常者更容易失眠。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情况下,高血压和失眠没有直接联系。高血压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并可能对肾脏产生影响。这类心脑血管疾病或肾功能不全后,会导致身体不适,从而引起失眠。此外,与患者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由于血压控制不理想,导致对患者病情的过度担忧,从而引起过度焦虑,焦虑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失眠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对睡眠质量有一定影响。如果睡眠不好,还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虽然中医中没有高血压的病名记载,但中医对高血压早有认识,如《苏文志珍大论》中说“凡风、眩晕皆属肝”,孙恩淼在《钱进方》中指出“肝因厥而头痛,肝有亢奋之志”。

而且中医认为高血压和失眠是不同的疾病,有着相同的证候。高血压属于中医头晕头痛的范畴,失眠属于失眠的范畴。前者病因主要是本虚,肝肾亏虚,本实是风、痰、热、瘀。后者的病机主要是脏腑不和,阳盛阴衰,阴阳不和。两种病虽然病名不同,但都属于阳证,脏腑辨证也颇为相似。因此,从中医角度探讨高血压伴失眠的病机,应重证轻病。肝气郁结,化为火。火扰心神,则失眠,郁化为火,则头晕。

在医学研究中,许多高血压患者的风险大多与其睡眠障碍有关。最新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失眠患病率高于血压正常者,达到40% ~ 60%。高血压会导致大脑皮层活跃,交感神经系统持续激活,兴奋性神经递质分泌增加,自主神经活动增强,炎症因子释放增加,从而导致失眠。

睡眠是人体暂时的性功能恢复时期。如果睡眠质量达不到人体所要求的标准,正常情况下,血液在人体内流动时,血管壁上的压力会增强,其血压会升高,同时患者的心率也会不断加快。科学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失眠可导致应激系统激活,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不良血管事件,并促进高血压的进展。所以高血压控制不好,失眠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长期失眠会导致高血压,高血压的人更容易失眠。

高血压和失眠是目前困扰很多人的疑难杂症。目前医学界对高血压伴失眠症状的治疗并不全面,多采用西药和自助调理治疗。疗程慢,长期服用西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

近年来,一些专家发现,这些药物治疗失眠是安全的,并有辅助降低血压的作用。咪达唑仑在改善睡眠困难和白天嗜睡方面比艾司唑仑更有效。但苯二氮卓类药物也有药物依赖性、戒断效应、肝肾损害等副作用。作为高血压合并失眠的长期治疗,并不理想,尤其是老年患者。

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相比,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在改善患者症状、辅助降压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的方法很多。根据辨证结果,医生可单独使用方剂或结合中医外治法,如耳穴疗法、穴位贴敷、针灸、按摩、足浴等,效果甚微。

尤其是足浴疗法,人脚上有60多个穴位与五脏密切相关。足是足三阴经的起点,足三阳经的终点,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据临床研究,中药足浴能抑制大脑皮层,加速睡眠;足底反射区的温热刺激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同时,泡脚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和气血,达到阴阳相秘,气血调和,从而起到安神的作用。

为了观察降压足浴方治疗高血压及改善失眠症状的效果,曾有专家纳入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肝火郁结型失眠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60.83岁,平均(765.438±04.39)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两组患者均常规服用高血压基础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照组:常规口服安眠药。地西泮片每晚睡前口服,持续4周。服药前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足浴方治疗。

两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至治疗4周,观察组的改善趋势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

两组治疗前5-HT和DA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2周后,两组5-HT和DA均有改善(P 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5-HT水平升高,DA含量降低。

实验表明,中药足浴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对照组有1例口干,1例视物模糊,观察组有1例头晕。停用相关西药后症状全部好转,未给予特殊治疗,与足浴无关。

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大力推广,近年来各大医院积极开展内服外敷综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临床疗效,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同时,中药的不良反应小,由于中药方剂通过药物配伍的协同作用和毒性作用,可以保证中药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睡眠和高血压的原因是复杂的。无论是内服中药还是外用中药,都要遵循辨证的原则,因证立法,遵方用药,按方治疗。切记不要相信网上的偏方。

希望更多的朋友能从以上表达中受益,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以点击我的头像发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