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得了黄疸,怎么治疗?
藏獒(详情)
黄疸是由于胆色素替代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增加,使血浆、皮肤、粘膜、巩膜发黄。当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超过2 mg%时,临床症状可能出现黄疸。黄疸是一种临床症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1)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固有的缺陷或外源性因素对红细胞的损伤,使红细胞受到大量损伤,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导致血浆中非脂胆红素含量增加,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时发生黄疸。此外,脾脏亢进时,红细胞破坏增加,也会引起黄疸。
(2)梗阻性黄疸。由于各种原因,肝外胆管狭窄(如结石、肝吸虫、蛔虫、肿瘤或胆囊炎等。),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汁淤积,胆管扩张,肝内胆管压力增高。胆汁通过破裂的小胆管进入间质和血窦,引起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出现全身性黄疸。
(3)实质性黄疸。大部分是肝细胞紊乱引起的。
摄入障碍:胆红素不易与白蛋白分离,或肝细胞膜不易穿透,或细胞质中某些蛋白质的接收功能差,使胆红素不能被肝细胞摄入,滞留在血液中形成黄疸。
结合障碍:胆红素被肝细胞吸收后,被滑面内质网中的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缺酶或活性不足都会影响反应的进程,最终形成黄疸。
排泄障碍:胆红素酯化排入毛细血管后,由于肝脏的分泌压力和胆道系统的运动功能,胆汁可从肝脏到肝脏的各级胆管逐渐排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胆汁转运障碍,都会导致肝脏和血液中的酯胆红素堆积,引起黄疸。
症状
黄疸只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黄疸。一般可见粘膜(结膜、巩膜、口腔粘膜、阴道粘膜)、皮肤、耳朵出现明显黄疸。尿液的颜色可见橙色和棕色。临床上有慢性消化不良、呕吐、食欲不振、抑郁、粪便稀薄、颜色淡、气味难闻。有些病例还会出现皮肤瘙痒、心动过缓、体温过低等症状。
款待
找出病因,治疗原发病。有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