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的石榴不错。
如果你有幸去过陕西临潼的华清池和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博物馆,你一定会错过骊山以北10里的石榴林。早春的小红眼,萌出枝头,生机勃勃;盛夏的刘桦如火,绚烂如锦;深秋硕果累累,奢华端庄;在寒冷的冬天,铁是干燥的,蓬勃的,简单的。以前有句话叫“树欲闭,珠欲开如火”。难怪人们称之为“中国一景”。
临潼石榴是陕西的一大特产。是全国最好的石榴,以色泽鲜艳、皮大皮薄、汁甜、核软可口、籽肥残留少、品质优良而闻名。它位列中国五大名榴莲之首,被列为水果中的珍品。一直是封建帝王的贡品,在九州和海外享有盛誉。
石榴不仅是美丽的观赏花卉,也是珍贵实用的果树。石榴颜色鲜艳,开放期长。盛夏,花红如火,阳光明媚,眼睛明亮。它们经常被用作花园中的观赏植物或盆栽植物。中秋,石榴熟,朱时兴挂,金室隔玉,一芽皆籽,红如玛瑙,白如水晶,酸甜可口,令人垂涎,味如五谷玉髓。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诗赞美:“阳光里的血细胞会滴到地上,风会翻起火苗把人烧死。”就像写石榴一样。所有来临潼的中外游客都以品尝这里出产的石榴为一大乐事。临潼石榴畅销国内各省市及港澳台、东南亚国家,年出口量65438+万公斤。
石榴,学名安石榴,又名檀若、卧丹、然若、金标、金胖、天江、刘若。原产于伊朗、阿富汗和其他中亚地区。据《群房谱》记载,石榴“发源于土林安史国,汉、张骞使西域归其种,故名安石榴('土林',为石榴之音译,即梵文大义马)”。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所谓安国,就是今天的布哈拉。所谓石头国,就是今天的塔什干。这说明石榴是在两千年前的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因此,古人曾有“安史之乱时,万里进贡;过江之源,因汉朝,“(唐朝元稹);“取海西使者移珊瑚汉源植”的诗句。梁元帝《石榴颂》诗中“西域根南移酿酒”正确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在引种初期,石榴主要种植在都城长安附近御花园的“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今华清池),供王公后妃享用。这是最早的临潼石榴。后来,它被传播到全国各地。相传武则天非常欣赏石榴。因此,石榴种植在唐代进入鼎盛时期,一度出现石榴“非十金”、“石榴花满郊”的盛况。时至今日,闻名中外的临潼骊山北麓石榴林带的形成长达15公里,临潼的石榴之所以闻名遐迩,与李宫苑的起源不无关系。算起来,临潼石榴已经栽培了2000年了。
石榴是石榴科石榴属的落叶灌木或小树。树干高2 ~ 3米,分枝多,常有刺,小枝近方形。叶子狭长,对生,完整,深绿色,明亮。花两性,单瓣,千叶,重台,单瓣性强。颜色有火红、粉红、纯白、淡黄、玛瑙、纯紫、红瓣白边、白瓣红边等。花生在新枝的顶端,在顶端下部叶的叶腋之间。花期5-7月,果实成熟期9-65438+10月。萼筒与子房室相连,形成果皮。果皮通常被膜分成6个区室。每个子房间里都有许多种子。种子的种皮肉质、多汁、芳香、酸甜,是主要的食用部分。水果是浆果。《格物论》中有这样的记载:“石榴如蜂窝,其子如人牙,微红,亮如琥珀,白如玉石。”
临潼石榴主要分布在骊山北麓的华清池两侧和秦始皇陵周围。东起新丰、历山,经斜口、城关、代王,西至石榴峪。沿历山占地2万多亩,是中国最大的石榴基地。石榴年产量约500万公斤。
经过2000多年的栽培和育种,临潼石榴形成了几十个各具特色的优良品种。既有种子丰富、多汁香甜可口的食用品种,也有色泽鲜艳的观赏品种。食用品种有10多种,分为糖醋两大类。酸石榴的两个品种,大红酸和鲁玉蛋,都是上品。它们的果实巨大,籽饱满,汁多味酸,最大可达500克左右。酸石榴,以酸甜可口,清香宜人而闻名,也是名产。在甜石榴中,红甜、纯皮甜和三白甜是最好的。前两个品种的果皮为红色或粉红色,种子肥而软,汁甜。三百天因其花瓣、果皮和种子都是白色的,味道以甜为主而得名。其特点是皮薄、籽软、汁多、味纯甜、耐贮、品质好。当地百姓也称之为“软籽石榴”或“冰糖石榴”,居甜石榴之首。
临潼石榴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达11% ~ 14%,果酸0.4% ~ 1.0%,含水量79%,蛋白质和脂肪各占0.6%,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和梨的2 ~ 3倍,尤其是磷含量。它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铁和钙等矿物质。其种子味甜,含果汁36% ~ 61%。其芳香微酸,食后可生津消食、健脾胃、开胃养阴、平肝补肾、明目。也是制作糖、果子露、酒、醋和高级清凉饮料的上等原料。
临潼石榴是农民常用的中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石榴皮、花、叶、根均可入药。味甘、酸、温、涩、无毒,含多种生物碱和鞣质。《名医录》中说可以“治泻止漏”。《罗氏医约》说:“石榴皮性酸,有破溃、止泻、出血、带崩、脱肛、漏精之功。”《本草纲目》说“治饥解渴,解酒止醉”。其果实富含石榴,温涩、润燥、收敛,可用于治疗胃肠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其果皮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如石榴皮碱、甲基石榴皮碱、异石榴皮碱、甲基异石榴皮碱、假石榴皮碱等。,总含量为65438±0.8%。可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口腔炎、肠炎、胆道感染、气管炎、肺炎、慢性阑尾炎、外伤感染、虚寒久咳、白带过多、肠道绦虫。石榴籽对绦虫、姜虫、钩虫、蛔虫、牙痛也有一定疗效。其花可治吐血、流鼻血、中耳炎。根还有驱除绦虫的作用。叶子可以治疗眼疾。但石榴伤肺气,多吃也不利。
石榴的根、皮、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是制革工业和印染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石榴树能抗氟化氢,对二氧化硫、二硫化碳、铅蒸气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且花期长,花美,对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有很大价值,是绿化城市、庭院的珍贵树木。
石榴不仅是“美丽的花”,也是“挂星花”。它的素茎、绿叶、红芽、朱轼、金房、白牙、冰肌,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激情。有的赞其为花树,宋晏殊有“花开百日,居群香”的描写;有的把热烈的感情倾注在它的果实上,如沈周的《繁枝固满珍珠》;也有被其花果的绚丽色彩所倾倒的,如汤芳九宫的《流云染紫罂粟花,你的斑似带泪向湘鄂》;也因为它意味深长的味道,我不惜动笔,比如朱元德润的《秋深荐红固,天必先尝》。唐代韩愈将其与甘蔗汁相提并论,称赞其为“好吃的甘蔗作浆”。有人把它比作珊瑚,说它是“绿叶中的珊瑚花,疑是金灿灿的灌木”;有人把它比作水晶珠玉,说“雾壳作屋珠作骨,水晶是粒玉作浆。”梁朝的江淹,晋朝的潘岳,宋代的张载、梅等。还专门作诗赞美他们,写他们为“树美”,“淡绿叶绿萼,红花绛花,照猛泉岩,花开山海,美不胜收,霜雪飞空”,“世上一奇树,九州之果”。这些名句都是当时中原地区流行的,大家朗朗上口,百读不厌。据《王诗话》记载,王安石有一副石榴花对联,只有一朵:“万绿丛中一点红,无多动人春色”,脍炙人口!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曾唱到:“柳枝婀娜石榴丰,石榴膜轻明,石榴籽鲜。”明代画家徐渭留下了一幅画,画中的石榴神韵生动,枝头低垂,绿叶稀疏,由一个肥硕的石榴支撑着,仿佛一按按钮就掉了下来。这幅画还配有五首独特的诗:“山上的石榴成熟了,所以它们会向太阳张开嘴,但深山里的人收获较少,珍珠会消失。”充分包含了作者的才华,充满了孤独和愤怒的感情!这一切都增加了人们对石榴的向往和喜爱。
石榴花和果实很漂亮,红红的,很可爱。长期以来,我国人民视其为吉祥之果,民间形成了许多与石榴相关的农村习俗。在历史上,石榴象征着许多祝福和长寿,以及长寿和财富。又因“石榴多子”,寓意人口兴旺,民族昌盛。中国过去有一种叫做“百画”的年画,最初描绘的是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和他的一大群孩子。他们是过去的幸运星。后来有人把这幅画解读为一个胖娃娃托着皮张开的大石榴,“为图表示子孙多。”青年男女结婚时,洞房里要挂两个大石榴。结婚礼物总是送一对绣着大石榴的枕头,祝他们早日出生;亲戚朋友喜欢赠送鞋子、帽子、衣服、枕头等。绣有石榴图案,表示祝贺;老人过生日时,晚辈会送上石榴,祝老人幸福长寿。因此,石榴是我国人民互赠的重要礼物。古代女人穿裙子,喜欢石榴红。“石榴裙”在古代成为年轻女性的代名词。男女谈恋爱的时候,有“倒在石榴裙下”的说法。在过去,一些民间乐器、建筑和蛋糕经常用石榴图案装饰。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晚上,石榴产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奉上石榴和月饼,在餐桌上赏月,以示阖家团圆、繁荣昌盛。这一习俗在日本、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华人华侨聚居的国家一直保留着。
石榴喜干、喜暖、喜光,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冻害发生在-17℃,大部分平地冻死在-20℃,大部分山地冻死在-25℃。但在要求不严、耐酸碱、渗透性好的土壤上,一般非耕地甚至砾石滩均可栽培,特别是砂壤土或稍含钙质的砾石土。
石榴易于生长生活,可通过扦插、压条、分株、播种等方法进行繁殖。一般以压条为好。一个洞内有三个不同方向的1层,下端弯成90度,上端露出地面20 ~ 30 cm。一月份覆土浇水就能生根。种植后3 ~ 10年即可开花结果。连续结果期40 ~ 60年。单株产量30公斤左右,从70-80公斤到100公斤不等。进入衰老期后产量下降,但仍能维持20 ~ 30年的结果期。石榴树的寿命超过100年,有的甚至长达200年。
临潼石榴的丰富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密切相关。临潼背靠骊山,面对渭河和广阔的关中平原。还有温泉,气候温和,雨量适中,花期无雾;石榴主要种植在历山北麓,土质松软,含沙量大,透水性好。渭河和温泉的水汽蒸发增加了空气湿度。夏天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石榴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所以代代相传。这里的果农经过历代精心挑选石榴,临潼的石榴品种越来越好,享誉海内外。
临潼石榴于1977年引入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后,在北京天坛、故宫、中南海、颐和园及多家企业种植。近年来,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辽宁等省从临潼引进苗木建园。近年来,久负盛名的临潼石榴备受青睐。石榴花被指定为Xi的花。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满足中外人民欣赏石榴的要求,Xi市政府决定从1991起,每年9月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临潼石榴节”。美丽帅气的“石榴仙子”,手捧鲜红的石榴,热情接待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