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的中医药研究

你需要5分钟来完全理解胃息肉。会癌变吗?需要手术吗?

一、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的医学标准术语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性病变,是胃黏膜表面突出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光滑。

通俗地说,就像长在皮肤上的漂亮疣。可以是以山为王的独行侠,可以是梁山108的将军,甚至可以是一群魔乱舞。

他们有的没良心,有的没良心。

大小不一,小到一粒米,大到绿豆,大到花生,甚至核桃。?

如果有无数大小不一的息肉,那就是胃息肉病,多是因为出身不好,与基因有关。

第二,如果有胃息肉,要知道是哪个孔。

一般可分为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特殊性息肉。

1,腺瘤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 ~ 25%,癌变率高,达30% ~ 58.3%,尤其是大肿瘤(宽基息肉> 2 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患者。

这家伙是个潜在杀手。只要他有足够的时间,不注意生活细节,总有一天会发展成腺癌。

因此,不能容忍和培养这些息肉。一旦发现,就要把他们打死,还要定期复查。一出现就要斩,就像杀土匪一样,必须铲除。

2、增生性息肉

胃息肉大多属于这种,一般不会癌变,但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有大约0.4%~1.76%的致癌概率。这是医学上的小概率事件,不用担心。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约40%会完全消失。

不过作为一个胃肠病专家,还是提醒你,虽然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如果比较大(> 2 cm),还是切除比较好。

3、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也称为Elster囊肿,是散发性和家族性的。

前者可能与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有关,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小于1%,所以不会癌变。

后者约25-41%会有不典型增生,内镜下难以分辨。

4.特殊胃息肉(罕见)

错构瘤性息肉:多见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性倾向。

异位息肉:大多是良性的。

家族性息肉病:胃多在胃窦部,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其中大部分是恶性的。

第三,胃息肉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

其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息肉,因为大部分没有症状,只是在意外胃镜检查时发现的。

有的可能出现上腹轻微疼痛或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减轻、慢性腹泻等症状。

如果息肉的表面被侵蚀和溃烂,会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

较大的息肉可阻塞幽门或息肉样胃窦粘膜滑入十二指肠,然后可出现幽门梗阻症状。

4.腺瘤性息肉只有一部分会癌变。

很多朋友发现息肉后都很紧张,我接诊的一个女患者甚至当场就哭了。

其实绝大多数的胃息肉都是良性的,可以伴随你一生。只有腺瘤性息肉才会癌变,并不是100%。没必要紧张。

胃息肉的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状、数量、部位、上皮化生程度、年龄、地域、人种等。

1,息肉的大小

有正相关,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

直径小于1.0 cm的带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

直径是1~2?cm患者的癌变率通常为10%;

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率通常为50%。

2.息肉的组织学类型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其中管状腺瘤癌变率为1%~5%,绒毛状腺瘤最高癌变率约为10%~60%,混合型息肉癌变率介于两者之间。?

也有人称重度不典型增生息肉原位癌,此时异常细胞局限于上皮表面,不侵犯腺体基底膜。

3.息肉形态学

有蒂息肉癌变率低,无蒂息肉癌变率高。光滑息肉表面癌变率小于5%,乳头状息肉癌变率约为35%,菜花状或分叶状息肉癌变率约为50%。无蒂息肉如果表面不完整,像花坛一样凹进去,容易癌变。

4、息肉的位置

胃息肉最常见的部位是胃窦,约占65%,其次是胃体,约占20%。另外,一般认为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息肉;年龄越大,息肉机会越多,癌变率越高。腺瘤存在时间越长,癌变风险越大。?

5.多发性息肉的恶性率高于单发息肉。

6.增生性息肉很少变成恶性。

又称炎症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胃腺,增生延长,排列紊乱,腺体间间隙较大,部分中间有未成熟细胞,多为不典型增生,癌变率仅为0.4%左右。

所以一旦发现胃息肉,一定要进行活检,确认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以免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就要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5.为什么会有胃息肉?

虽然息肉的原因不是很清楚,但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遗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密切相关,具体机制不明;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胃黏膜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殖,导致胃息肉;根除后,息肉会缩小或消失;

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酸和胰酶,回流到胃中,可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炎症增生,导致胃息肉;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

抑酸剂:长期使用抑酸剂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促进胃腺囊性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此类患者停用抑酸剂后部分可消失。

吸烟:可能与吸烟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可与DNA结合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修复,引起胃黏膜不可逆的遗传改变,促进息肉形成;

饮酒:可损伤胃黏膜,增加慢性胃的发病率,增加细菌繁殖,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的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的风险;

部分食物:有人认为多吃肉类(红肉)、腌制食品、油炸食品,少吃蔬菜,高血脂、肥胖会增加患胃息肉的风险。

年龄和性别: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患胃息肉,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胃息肉。

6.哪些息肉需要治疗?

胃息肉一般是良性的,无症状的人不需要治疗。增生性息肉是非赘生物性息肉,因为不会引起恶性病变,内科对症治疗后效果更好。

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可达30% ~ 58.3%,活检确诊为手术治疗。

小息肉(直径小于0.5厘米)可以在胃镜检查时夹住,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取出。

病理确诊为腺瘤性息肉,直径> 2 cm,基底较宽,不典型增生,必须按医嘱定期拍片复查。

多发性息肉,可以选择分期切除。

家族性息肉应结合肠镜等检查,在合适的时机及时手术。

对于高度上皮内瘤变、疑似癌或经病理证实癌变者,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内镜下EMR或ESD或手术治疗。

七、切除其实很简单。

1,内窥镜治疗

内镜切除是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内镜治疗息肉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大部分采用1次治疗,少数需要分期切除。

内窥镜治疗:

高频电凝切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微波烧灼:适用于直径小于50 px的无蒂息肉。对于较小的息肉,可以烧灼1次,对于较大的息肉,需要多次治疗。

激光法:多用于治疗宽蒂或无蒂息肉。

尼龙丝加橡皮筋结扎: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氩离子凝固术:主要适用于直径小于37.5 px的宽基无蒂患者。

内窥镜EMR或ESD切除也可用于较大的息肉。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窥镜黏膜剥离术

2.外科疗法

手术适应证为:主要用于内镜下不能保证完全切除的患者,或已经发生侵袭性恶变的患者。

大于50 px的无蒂或基底广泛的息肉。

息肉的逐渐增大。

病理检查显示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疑似癌及癌变。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惠婷联系人:duli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