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红说:新妇科千金方的后记
中西医结合才是保健的金玉
保健、养生、治病到底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多数人会说,还是中医好。因为中医更有渊源,几千年的中医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挖掘、研究。中医好,中医是国粹,不假,但现如今我们很多人,真正有了病,还是求助于西医。诚然,我们国家80%的医院是西医医院,因为西医治病,疗效好、见效快,所以人满为患。
也有人说中医只能调治慢性病,只能靠用中药慢慢地去调理,也只有患了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才去看中医,吃中药。当真正患了急症,还是阿司匹林、消炎药之类更快、更好用。
毫无疑问,这是误区,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死胡同,是对两种文化的认识不足,学习不够,让这个死胡同里的你我,在丢弃了中医精华的同时,也无知地滥用了很多西药,结果是害己、害人。
中医治病是建立在中医的藏象、阴阳、五行等学说之上的,就像是西医的解剖和病理。几千年前,中医就知道,脾的升清就是现在的消化和吸收;肺的主气、司呼吸,病态的痰喘就是现在的支气管炎和肺炎;肝的疏泄失常,可以导致肝病态,甚至是肝功能异常;心主血脉引起的心慌和心悸,能诱发现在的心绞痛和冠心病等。
所以说,只有了解了中医的藏象的生理和病理,五行和阴阳的相生相克,才能真正做到未病先防,而不是已病去治。就像是西医的解剖学,让你清楚地看到,脾的升清功能是怎么样把食物吃进胃里,怎么样经过消化和吸收;心是怎么样行血,又是怎么样淤在那里不通而形成冠心病;让你清晰地了解到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的失常,会在气管里产生好多痰,会引起咳喘。再说得清楚一点,中医和西医的分别,只是一个有形一个无形,防病和治病都如出一辙,起到的都是同一个效果,就像是贝母祛痰、青霉素杀菌,都是为了治好气管炎一样。
我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医师,这些年的临床经验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只要能治好病,无论是中医、西医,都是好医。有患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就口腔溃疡而言,西医诊断为缺乏维生素,用补充维生素来治标;中医诊断是气阴两虚,虚火上炎,主用太子参补气养阴来治病求本,一个治标、一个治本,都能治好病。那我要问一句,我们为什么不标本兼治呢?在用太子参治本的同时,再加维生素B2来治标,原来吃维生素Bz治溃疡要一个月才见效,如果是标本兼治,半个月就能治愈,岂不是两个都好,只要能少受罪,治好病,那又何乐而不为之?所以说,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中西医结合就是最好的治病、养生之道。
民国时期的张锡纯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就是最早、最好的中西医结合之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石膏阿司匹林汤,将阿司匹林喝下,等到出汗的时候,再趁热喝一杯石膏汤,助阿司匹林解热表发的作用,直到热退、烧好、病痊愈。张锡纯先生为一代名医大家,医术精湛,品行仁厚,当时中医和西医是水火不相容,但他毅然把中、西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并出书传世。张锡纯先生一生治病有句名言:“遇难治之症,历试成方不效,自拟治法,用之有效,且屡次用之,皆能随手奏效!”张锡纯先生就是中西结合的大家。
现在正好和民国时期相反,原来是中医昌、西医衰。现在是中医衰、西医吕,如果我们能像张锡纯前辈那样,在提倡中医的基础上,把中西医结合起来,这样保健、养生、治病才能真正地为你我所用,为世人造福。最后一句话是:“医道虽小,济世活人之愿为大。”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无论是什么法,只要能治好病,就是健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