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制药还是朝阳行业。

2020年8月22日,《中国药店》杂志新媒体发表新文《药店越来越难做了?七问带你看真相。作者署名“李悦君”。作者提出的七个问题是:药店太多了吗?连锁药店并购是未来趋势吗?三单元店能活下来吗?4.药品平价和价格体系的意义是什么?网络是抢劫实体药店的主要凶手吗?跨界行业能成功吗?第七,不是行业越来越难,而是行业迭代越来越快。

在一个药学群里,我对这七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七个问题我从2015开始就在听,包括这个群里所有的行业专家,但是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业界应该相信谁?”“中国只有4000亿的市场。人均消费多少?”

这七个问题其实都涉及到工业经济数据模型的问题,需要数据支持来更客观的描述工业经济模型。这就是学习产业经济观察和学习营销策划、企业管理的区别。

下面,我可能会用一些公开的数据,从另外七个角度来谈一谈近年来医药行业的一些趋势: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这说明近五年来药店总数从未减少,也就是说只增不减。有没有发现大城市的银行门店数量至少减少了1/3。

第二,产业整合一直在进行。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药店经营者允许多元化经营,经营范围在二证甚至三证中增加了食品百货、医疗等类别。这些混业经营增加了商业竞争力,吸引了商业码头传统上拥有的“三流”(人流、物流、资金)之一;另一方面,连锁超市、中国邮政、中国石化进入药店,新的运营商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竞争对手。

“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下)

第三,工业集中缓慢。

国家十二五规划,商务部提出,到十二五,连锁药店比例(按美国指数)占75%。而在十二五末的2010年,只出现了51%的连锁店。截至2019年底,数据如下:

8月5日,国家医药产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19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9年末,全国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54.4万家,其中批发企业14万家;零售连锁企业6701家,零售连锁店29万家;零售药店23.4万家。环比集中度55.34%,也就是四年只增长了4%,距离75%的计划还有20%。其中,单体药店总数没有减少23.4万家,更是奇迹,证明连锁药店数量增加了,但单体药店总数没有减少。相关的,在几大上市连锁药店的公告中,每年关店的比例都在3-5%。

第四,工业界一直在下沉。

中国有1.4亿人口。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医务人员比例仍属于世界第三水平,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以下地区。社保费(包括新农合)的使用,依赖于药店比就近的医疗机构(卫生院)储存更多的医用材料,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所以这几年连锁药店和单体药店其实一直在加强服务。可以看到典型的报道。

第五,工业服务不断改善。

药店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销售的是与生命健康相关的重要事件。在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的推动下,我们的药学服务队伍中有超过654.38+0万人通过了国标考试,拥有执业药师证。这些成绩是国家局加强行业服务队伍素质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行业响应国家政策新要求取得的成绩。对提高我国社区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公民合理用药,促进公民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产业升级一直在努力。

中国的药店是从20多年前由国家专营,集物流、批发、零售于一体,向民营、混合经济开放的中药店发展起来的。现在民营经济的药店与医药融为一体(药店+医疗机构+远程会诊),更方便人们在社区服务时减少大医院排队和感染的风险。这是产业升级的表现。

北京地铁的连锁药店宣传沈阳摄影。

在中国主板上,以连锁药店经济模式单独上市的四家公司(一心堂、世民、益丰大药房、大参林)的市值和利润率会发现,它们都是资本追逐的活跃股。再加上这几年在香港上市的几只股票和即将上市的几家连锁药店,一定要看到这个行业的经济状况,整体上还是深受资本影响的,并不是夕阳产业。

沈阳物美连锁药店货架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