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医家华佗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吗?

麻醉剂大家都很熟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的药物。但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和成瘾。哦,跑题了。那么世界上最早出现麻醉剂是什么时候?谁发明了麻醉剂?最早的麻醉剂是麻沸散,是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创制的,比西方国家早1000多年。

麻沸散是一种外科用麻醉剂,是华佗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若因内因致病,针药达不到,使麻沸先以酒散,醉而无感,因腹痛而切积。”不幸的是,华佗发明的马飞粉配方后来失传了。

据说马飞散是由曼陀罗花1斤,草乌,白芷,当归,川芎,南天星1斤,和***6味药材组成。也有人说马飞粉是由萹蓄3公斤、茉莉花根1公斤、当归3公斤、石菖蒲3公斤组成。但根据后来的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独创的药方。

65438年至0979年中外出版社出版的《华佗神方》是唐代孙思邈编纂的,其中包含了人们渴望并迅速删减的“马飞散”配方。它由:寻骨风9克,茉莉花根3克,当归30克,菖蒲0.9克组成。上面书里记载,此方专治腹部疾病或圆形或长包块,所有药物无效,需切开小腹取出;或者脑部有疾病,就要分裂思想,把有病的东西拿出来,风就走了。吃了这个能让人麻醉,不省人事,无动于衷,说明麻醉效果还是很强的。可见华佗在脑外科、普外科、麻醉科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传说华佗曾经试图用麻飞三治好关羽的骨头,被关羽拒绝了。结果他做了一个没有麻醉的手术。后来华佗建议曹操开颅,也用了麻沸散。曹操不相信华佗,把他处死。华佗在行刑前把麻沸散的配方交给了狱卒,狱卒的妻子因为害怕,把它烧掉了。

《三国演义》中的汤或散是散,不是罗贯中杜撰的。华佗发明麻风散不是偶然的,因为他生活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战争年代必然有很多战伤。由于缺乏麻醉剂,外伤病人在手术过程中非常痛苦。为了解除人们的痛苦,华佗潜心研究古代医书,并敢于实践。根据附子、天仙子、芫荽等功效的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制麻风散。这是由几种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组成的化合物。经过多次试验,确实有很好的麻醉效果。

华佗也是受了酒喝多了会让人醉得不省人事的启发。他在手术前吞下麻飞散和酒,增强了麻醉效果。这种方法在外科手术中广泛使用。据记载,华佗曾经用酒和麻沸散做过肿瘤切除、胃肠吻合等手术。可惜麻沸散的配方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所以它的成分至今是个谜。但根据现代研究,麻沸散的主药是东莨菪碱。

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食多使人狂”,“狂”是服用一定量的麻粉后,因麻醉而精神错乱的现象。现在,人们已经明确麻飞散中东莨菪碱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和阿托品。东莨菪碱有镇静镇痛作用,大剂量后可产生催眠作用。《神农本草经》也记载了乌头,说“其汁煎,名‘射净’,杀动物。”可见乌头也有麻醉的作用。

宋代以后,文献中已有频繁记载的曼陀罗花,是中医麻醉中的常用药物。宋代窦彩写的《扁鹊舒心》(公元1146)曾简要描述过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人不能忍受爱火灸的痛苦,所以服用它会使人昏昏欲睡而不伤人。”后来李时珍亲自试用了曼陀罗花,进一步证实了它的麻醉性能。

麻沸散是外科史上划时代的贡献,对后世影响很大。因为麻沸散的配方在华佗死后失传,直到宋代,我国的麻醉技术才发展起来。不久,出现了局部麻醉、骨科麻醉等麻醉方法。在欧洲,直到19世纪中叶,麻醉剂才被用于给病人做手术。古文化博大精深,哪个比古文化强?看古代中国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