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有多种病虫害。如何预防?

如何防治茯苓的病虫害?茯苓在产地加工必须经过筛选、整理、漂洗、干燥、包装等工序,其中干燥是最重要的环节。太潮湿的药材都容易生虫,残留的茎、毛、边角料等清理不干净,也容易滋生害虫。有些药材由于干燥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变化。除了对易发生虫害的药材的规格、真伪、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外,还要检查是否被虫害侵蚀、水分含量等。作为害虫检查,首先检查包装周围和角落的害虫痕迹;触电后是否有蛾粉、虫粪掉落,并注意包装容器本身是否干燥。然后采集样本检查药材内外是否有虫。

引肉是把坑底的土挖松,3-5桶排一两层,然后用沙子把桶固定住。在缸内接种新鲜茯苓菌核,然后在窖盖上5-7厘米厚的沙子。茯苓接种后,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茯苓田间的高湿度会影响菌丝的生长,甚至使种子或菌种腐烂。所以沟渠一定要随时修补排水,尤其是雨后。

茯苓作为一种中草药,主要作用是利水除湿,健脾宁心。同时,它也可以作为食物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喜欢用茯苓入药煲汤,做蛋糕,做菜或者喝茶。随着茯苓相关保健品的不断增加,我国茯苓的产销量不断增加,每年超过654.38+0万公斤,而野生茯苓的数量不到十分之一,其余为人工栽培。

随着茯苓相关保健品的不断增加,我国茯苓的产销量不断增加,每年超过654.38+0万公斤,而野生茯苓的数量不到十分之一,其余为人工栽培。防治方面,以预防为主,及时将上年病残体清出场外,做好防暴雨工作,种植黄芩后挖排水沟。开春后,生长中的黄芩菌丝体可在10 ~ 35℃生长,最适温度为23 ~ 28℃。温度高于35℃时,菌丝容易老化,时间长了或温度过高,就会造成死亡。温度低于20℃时,生长缓慢,菌株可在0 ~ 4℃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