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芪的故乡在哪里?

中国黄芪的故乡在甘肃定西陇西县。

甘肃省定西地区是中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自古就有“千年药都”之称。陇西、岷县、威远三县分别是“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

黄芪生长在中温带和暖温带,喜阳光,气候凉爽,耐旱,不耐涝。耐寒性强,多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阳坡、林缘、灌丛、林草地、疏林、草甸。地上部分不耐寒,第一个霜冻季节大部分叶子已经脱落,冬天地上部分枯死,第二年春天宿根萌发新苗。种子萌发温度相对较低,平均温度在8℃左右,符合播种黄芪的温度要求。

黄芪的特征

黄芪的地上植株形态为灌木状,高约0.6米,叶椭圆形,复叶互生,花蟒蛇状。地下药用部分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固阳黄芪呈圆柱形,有分枝,上端粗大,表面浅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向皱纹和沟纹。坚硬有韧性,不易折断,纤维节强,并呈粉状,皮黄白色,木质浅黄色,老根中心偶有枯萎,深褐色。轻微的呼吸,微甜的味道,咀嚼时略带豆腥味。

固阳黄芪为多年生草本豆科中草药,生长周期为5-10年。但在1-2年生时,其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最强,之后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逐渐减弱,而储存量增加。黄芪根中的药用成分是三年来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