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偏方有哪些?
中医理论认为,头痛的原因很多,如六淫(风、寒、热、湿、燥、火)侵袭,气血运行受阻;或内伤日久,气血不足,失养;或者痰瘀互结,堵塞经络,都会导致头痛。
方毅头骨童音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它由白芍30克、钩藤30克、川芎30克、阿莎丽15 ~ 18克、生石决明60克(先煎)组成。
功能:平肝熄风,活血止痛。
适应症:血管性头痛。
该方剂由平肝的石决明、息风的钩藤、祛风止痛的川芎细辛、养肝养阴的白芍组成,诸药合用,起到平肝息风、活血止痛的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头痛饮具有镇静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三生散
来源“四川中医杂志”
包括生草乌30克、天南星30克、生白附子30克、葱7根、姜40克。
功能: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偏头痛。
方洁芳用草乌温经通络,用天南星、白附子化痰,用葱姜散寒。诸药合用,起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药理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三生散能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和组织中组胺和前列腺素的降解,松弛和刺激肌肉,调节神经,从而达到抗炎、消肿、镇痛的作用。
用法:将药物研末,混合均匀,包一层纱布,放入锅中蒸熟。热敷痛处,但不要热敷眼睛。
防散通头散
来源:四川中医
包括天麻、当归、菊花、白芷、川芎、丹参、茯苓、白芍、黄荆子各65438±02g,红花、生地各65438±00g,桃仁6g。
功能清热祛风,活血止痛。
主治偏头痛。
该方剂由天麻、牡荆、白芷、川芎、菊花、当归、白芍、生地、赤芍、桃仁、红花、养血活血、茯苓、健脾组成,具有清热祛风、活血止痛的功效。
药理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头痛散具有镇静、抗炎、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镇痛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活血止痛汤
来源:陕西中医
它包括当归10g、川芎35g、菊花12g、白芷3g、白芥子3g、香附3g、柴胡3g、桃仁9g、甘草3g。
功能:行气活血,化痰止痛。
主治偏头痛。
该方以香附、柴胡疏肝理气,菊花、白芷祛风,白芥子降气化痰,川芎、当归、桃仁活血,甘草调和诸药,起到行气活血、化痰止痛的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活血止痛汤具有抗炎、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镇痛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服。
吴芳头风散
来源《中医杂志》
包括白芷75克、川芎30克、川乌30克、生甘草30克和天麻30克。
功能祛风止痛,祛风活血。
适应症:肌肉紧张性头痛。
该方剂以白芷、天麻祛风止痛,川乌散寒止痛,川芎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起到祛风止痛、祛风活血的作用。
药理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头风散具有抗炎、镇静、镇痛作用。
使用时,将药物研磨成细粉,装瓶备用。每次3克,一天两次。
方刘同起散
来源“新中药”
包括川芎40克、荜茇20克、柴胡20克、白芷和土鳖虫20克、葛根50克、羌活15克、蔓荆子20克、香附20克和全蝎10克。
功能:疏风清热,散结散结,行气活血,通窍止痛。
适应症:头痛。
该方剂以羌活、葛根、蔓荆子、柴胡、白芷祛风清热,香附、荜茇理气,川芎、全蝎、土鳖虫行气活血通络,诸药合用,起到疏风清热、散结通便、行气开窍止痛的作用。
药理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痛风散具有抗炎、镇静、镇痛、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芪头痛停糖浆
来源《中医杂志》
由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先炒)20克、细辛(后下)3克、蒺藜组成。56638.68666666666
活血化瘀的功能。
适应症:血管性头痛。
该方剂由丹参、当归、白芍、川芎、鸡血藤、夏枯草、白蒺藜、菊花、秦艽、平肝泻热、珍珠母、阿莎丽止痛组成,共同起到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祛风止痛的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头痛停糖浆具有抗炎、镇静、镇痛、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用法:用1000ml水煎煮后,加入白糖溶化,浓缩至100ml备用。每天1剂。
方巴活血止痛汤
来源:陕西中医
由当归、川芎、桃仁、菊花、白芥子、香附、柴胡10克,白芷12克,甘草6克组成。
具有活血止痛的功能。
适应症:头痛。
该方剂以桃仁、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菊花、白芷祛风,香附、柴胡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起到理气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
药理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活血止痛汤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抗炎镇痛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防久治片颗粒
来源《中医杂志》
它由川芎、白芷各12g,白芥子、香附、柴胡、郁李仁各10g,白芍15g,甘草6g组成。
具有活血行气、通络止痛的功效。
适应症:头痛。
该方剂以川芎行气活血,白芷祛风,香附、柴胡疏肝理气,郁李仁、白芍、甘草敛阴安神。诸药合用,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止片颗粒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抗炎镇痛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