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为什么是我国的国粹?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因其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代表。

1790期间,安徽四大地方剧团——三清剧团、四喜剧团、春宫剧团、春班剧团——进京演出,获得空前成功。微课经常与湖北的艺术家合作演出,于是一种新的剧种诞生了,这种剧种以微调中国曲调的“黄儿”和“西皮”为重点,吸收了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剧种的精华。这是京剧。在200年的发展过程中,京剧在歌词、语调和韵律上越来越像北京。所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许多民族的发明,最终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

与西方戏剧形式相比,京剧在各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

传统京剧的舞台布景和道具极其简单,只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然而京剧演员的“戏服”却是纷繁复杂。从妆容到服饰,从头脸到绣袍,一切都不是艺术品,用简单来衬托复杂是非常合适的。布景简单,但表演的内容却不少。演员可以通过表演展现门、船、马,甚至是成群的马,再加上皮鞭、桨等简单的道具,展现时空的转换。

脸谱也是京剧的一个重要特色。脸书起源于古代的宗教和舞蹈面具,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在今天中国的许多地方戏曲中。在一个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来象征他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简单来说,红脸包含赞美,代表勇敢;黑脸中性,代表凶悍睿智的男人;蓝脸和绿脸也是中性,代表叛逆英雄;黄脸、白脸是贬义,代表凶悍诡诈的人;金面和银面很神秘,代表着神和魔。除了色彩,脸书的素描形式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比如象征凶悍的粉脸,白脸的粉脸,只画了鼻梁和眼窝的粉脸,表示阴险狡诈的程度不同。一般来说,面积越大,越恶毒。总之,颜色代表个性,不同的画法规则表明个性的程度。

京剧里的音乐当然是地道的中国音乐。乐器有:以京胡为主的弦乐器,包括京胡、京胡二胡、月琴、黑仔;以笛子为主的管乐器,包括笛子和笙;唢呐;海笛和笛子;鼓板(其实就是檀香和单皮鼓两种乐器,因为一个人掌握所以统称为鼓板),大锣,钹,小锣。京剧的节奏是以打击乐的压制、提升、停顿、顿挫与演员的表演相结合。通过声音的快慢和轻重,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现场的氛围。暴风雨、闪电和雷声都是通过打击乐传达给大众的。班和是整个舞台乐队的指挥。从开场到结束,他们都掌握了管弦乐和打击乐的节奏,密切配合演员的动作,指挥乐队伴奏,调整和衬托演员的唱腔和诵经。

中国的国粹还包括中医、书法、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