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五大内容2021
2020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医保改革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家庭经济账户,调整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来源比例。也就是说,以后我们个人医保账户里的余额,不仅可以支付自己的医疗费用,还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子女的医疗费用。这次改革提出建立家庭经济账户,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医保卡使用范围,对大家更有利。
变化二:门诊纳入报销体系,报销比例50%起。
以前统筹基金是不能用于门诊报销的,以后就不是这样了。2020年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机制。今后将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报销比例从50%起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这个措施很人性化。不可能每个人每次进医院都要住院做手术。支持普通门诊报销,无疑让医保更实用。
变化三:全国保险信息互联互通,重复投保。
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20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21起,全国参保信息将实现互联互通、动态更新、可实时查询。以前我们的医保信息是不能联网的,或者只支持部分地区、省市之间的联网。不过,从明年开始,我们的医保参保信息将实现全国互联,变更缴费城市的群体也可以同步查询之前的参保记录。此外,新规还明确了重复参保的定义,并将有序清理重复参保作为主要工作之一。这一措施有利于杜绝证件挂靠、多地投保获得购房资格等边缘或违规操作,也有利于减少财政补贴的浪费。
变化四:因故停缴,6个月内处理,享受等待期。
在现行制度下,一旦医保支付被切断,就不能享受报销待遇。即使恢复支付,也需要3-6个月。然而,将来情况会改变。新规后,参保人连续两年以上参加医疗保险,因故中断缴费不超过三个月的,可以通过恢复缴费的方式恢复医疗保险待遇;暂停缴费超过3个月的,各地可酌情设立不超过6个月的待遇享受等待期。此举提高了参保的连续性,保证了参保人员待遇的无缝衔接,也是人性化的体现。
变化五:推进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百姓更省心。
去年,国家医保局等还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由“按项目付费”改为“按病种付费”。根据国家给出的时间表,2020年将是模拟运营,2021将正式上线。
什么是“按病种付费”?
按病种付费是指国家直接对一种疾病的全部医疗费用进行打包定价,然后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分组后制定医保支付标准。
这部分变化和我们的收费关系不大,但是对于医院来说,因为收费是固定的,是有限的,通过过度治疗创收的情况将被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