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赤石脂的作用

今天早上看神农本草经,读到“青石脂、红石脂、黄石脂、白石脂、黑石脂”列为上品。

五色入五脏。蓝、红、黄、白、黑对应人体五脏,如肝、心、脾、肺、肾。五味药的作用相似,有的因侧重归经而作用不同。

在古代,古人根据石脂的颜色进行区分。今天我对临床医学唯一了解的就是红石脂。

我对其他颜色的石油知之甚少。查了一些资料,见到了《植物游记》的老师戎梵,介绍了赤石脂的不同颜色。

赤石脂主要含有四水硅酸铝。普通赤石脂呈淡红色或红白相间,就像五花肉一样。戎梵老师说,但由于埃洛石中氧化铁和氧化镁的含量不同,颜色会有各种不同。商品按颜色分为红石脂和白石脂,黄石脂产于四川。(网络图侵删)

正是看了《医学热忱与向西方学习》,又看了张锡纯的《医案*血液病门》,他治疗了一个吐血的医案,重用赤石脂,并告知其重用的原因,于是忍不住写了一篇作文来分享。

简述张锡纯所载医案如下:

男,35岁,呕血一年多。他第一次吐了很多血。经过反复治疗,他吐的少了,但还是脱不了根。每天一两次,感觉心里有一股热,就是吐血一两次。

因为久病,我身体虚弱,卧床不起。好在胃口还不错,大便也略松,每天出行两三次。我脉搏左边部分长,再按就弱了,右边部分又大又别扭(我读错孔音很多年了!哈哈!)

药方如下:赤石脂两半,生山药一两,净山茱萸肉八块钱,生龙骨六块钱(捣碎),生牡蛎六块钱(捣碎),生杭勺六块钱,生地黄四块钱,甘草两块钱,光三七两块钱。

* * *九味药,将前八味药煎成汤,三七末服。

重点介绍赤石脂的药用:凡长期吐血不愈者,多为胃气不降,导致胃壁破裂,出血处无法长肉生肌。

赤石脂的性质,如果再用,还能降胃气(第一),到了下焦,其黏稠之力能固大便(第二),其性能能生肌,还能使胃壁出血部分早些愈合(第三),是最适合此证的药。(前面说了,为什么不用赭石,有降胃气的功效。)

张锡纯对埃洛石的评论。

最显著的区别是,天津药店的赤石脂实际上是煅烧过的或者没有煅烧过的。用石药比较多的,往往是想把硬质变成软质。石油原是粉末状的粘土,很软,宜兴人烧它做陶器。

在天津药店,煅烧石脂是用水和石脂作泥,在煤炉里烧成陶瓦。

这样的药以水为汤剂,虽不能治病,但仍无大碍。但煎服等石脂较少,散入丸者较多。如果把石脂煅烧成陶瓦,用作药丸,伤胃伤脾之病可说!

张锡纯用的是生赤石脂,但对煅赤石脂进行了强烈反驳,认为其用药多用于生活。

《神农本草经》中注明赤石脂“主养心气,而益红白,使便而生痈疮痔”;中国药典记载其功能为“敛肠止血、生肌敛疮”。想着张锡纯的病历,不禁叹服!

中国药典记载赤石脂。

埃洛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高岭石,主要含有四水硅酸铝[Al4 (Si4O10) (OH) 8?4H2O】开挖后,清除杂石。

特性本产品为块状集合体,不规则。粉色、红色到紫色或红色和白色图案。柔软易碎,部分切面有蜡样光泽。吸水性强。闻起来像粘土,味道清淡,嚼起来没有沙感。

加工埃洛石?除去杂质,打碎或研磨成细粉。

?煅烧埃洛石?取赤石脂细粉,用醋调匀,揉搓,切段,晾干,用点燃煅烧法(通则0213)煅烧至红色。用时间捣碎它。

性味与归经为甘、酸、涩、温。入大肠、胃经。

功能与主治:涩肠、止血、生肌、敛疮。用于慢性腹泻、痢疾、大便出血、崩漏带下;长期疮疡外治不收敛,湿疮生脓浸于水中。

用法用量:9 ~ 12g,先煎。外用适量,研磨后涂于患处。

注意不要和肉桂一起用。

从事中医的朋友们,你们临床应用赤石脂是生的还是煅的?效果如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