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鉴定的应用

近十年来,白花蛇舌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被列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味凉、甘、淡。入胃、小肠、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痈、疮、毒蛇咬伤、咽喉肿痛、淋病。但由于白花蛇舌草与白花蛇舌草形态极为相似,常被误认为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是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疔疮、急慢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毒蛇咬伤等疾病,对各种肿瘤也有较好的疗效。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其来源为茜草科植物HedyotisdiffusaWilld,但实际使用中掺杂物较多。其中,白花蛇舌草是一种同属植物,实际上在大多数地区都有使用,或者两者混合药用[1 ~ 4]。Wong等人对白花蛇舌草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5],但对白花蛇舌草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尚未见报道。

无论是在购买中,还是在临床使用中,与白花蛇舌草混用或代替白花蛇舌草入药的情况都非常普遍。近年来,对胃炎、胃癌、食道癌、肝炎、肾炎和一些化脓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以及对免疫功能的药理实验已有不少报道。然而,关于水草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

对白花蛇舌草和白花蛇舌草的三个主产区,即广东广州郊区、广西桂林和海南海口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为扩大药物来源,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