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肺炎合并胸膜炎应该如何治疗和调理?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胸腔积液抽出、抗结核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化疗的原理跟化疗和活动性肺结核是一样的。1.一般体温38℃以上的患者可以卧床休息,普通患者可以起床适当运动。总休息时间随着体温即将恢复正常,胸腔积液消失后必须持续2 ~ 3个月。2.胸腔穿刺引流由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腔积液中蛋白质含量和纤维蛋白含量较高,容易引起胸膜粘连,所以原则上应尽早引流胸腔积液,每周2 ~ 3次。第一次抽不要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1000ml左右,最多不超过1500ml。如果液体泵入过多和过快,可能会因胸腔压力突然下降而出现肺水肿和循环衰竭。如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脉搏微弱、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等反应,立即停泵,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保留静脉输液导管,直至症状消失。肺复张后如出现肺水肿,应进行相应的抢救。胸腔引流有以下作用:(1)缓解中毒症状,加速退热。(2)减轻肺和心血管的压力,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3)防止纤维蛋白沉积引起的胸膜粘连和肥厚。目前也有学者主张早期大量引流或胸腔插管引流可减少胸膜增厚、胸膜粘连等并发症。3.抗结核药物治疗一般采用链霉素(SM)、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或链霉素(SM)、异烟肼(INH)和乙胺丁醇(EMB)的联合用药。肌肉注射链霉素,并立即服用异烟肼(INH)、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以上口服药物均连续服用1.0 ~ 1.5年。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如听力变化、视力变化、肝功能变化等,应根据情况减量或停用。结核性胸膜炎不提倡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副作用多。有大量胸腔积液、吸收不理想或结核中毒症状严重时可使用泼尼松,每周在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或中毒症状减轻时减量。如果减量过快或用药时间过短,容易产生胸腔积液反弹或中毒症状。胸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或皮质类固醇没有明确的意义。胸腔积液中抗结核药物浓度充足,胸腔内注射药物对胸腔积液中药物的吸收和预防胸膜增厚与未注射药物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