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舌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牛舌菌栽培方式以熟料袋栽或瓶栽,室内外房棚出菇为适。具体方法如下。

(1)栽培季节 选择温度恒定8℃-24℃、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有利于长菇。牛舌菌一般在满足其适宜生长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均可栽培。通常在早春接种,春末和初夏季节出菇。

(2)培养基配制 栽培原料为壳斗科拷树、米储等木屑,辅以鼓皮或米糠、玉米粉、蔗糖、碳酸钙。若用非壳斗科阔叶树的木屑,还应准备一些橡树单宁(栲胶)配合。常用配方有以下几组。

配方1:杂木屑80%,麦麸15%,玉米粉3%,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1-1.3,pH5-5.6(以下同)。

配方2 :棉籽壳40%,黄豆秸20%,杂木屑20%,麦麸18%,蔗糖1%,石膏粉1%。

配方3:玉米芯30%,棉籽壳25%,杂木屑25%,麦麸18%,蔗糖1%,碳酸钙1%。

栽培袋采用聚丙烯17厘米X34厘米,或广口玻璃罐头瓶(525克)。配料——装袋(瓶)——灭菌,按常规操作。

(3)接种培养 灭菌后的培养袋或瓶,待冷却到28℃以下时进行接种。袋栽的打开袋口或不开口在袋头侧面,打一接种穴,接人菌种。瓶栽在瓶内料面打一接种穴,接人菌种。每瓶750克的菌种可接0-40袋(瓶)。接种后置于培养室内排架培养。室温控制24℃-25℃,不超过28℃,不低于15℃为宜。室内避光,干燥,空气新鲜。

(4)开口诱基 菌袋或菌瓶经过0-40天培养,菌丝长满后可搬到长菇房棚内上架,竖式排放;同时将袋口打开,薄膜拉直;瓶栽的将覆盖膜揭开,换上牛皮纸套筒;并喷水于空中和袋 口或套筒纸上。这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温度保持20℃-22℃,保持空气新鲜,并给散射光,以诱发原基出现。

(5)出菇管理 开口通风增氧后,培养基上涌现白色块状凸出的原基,并逐渐长成舌状子实体,释放出大量浅红色的孢子。子实体发育阶段,房棚内温度23℃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90%-95%,加强通风换气,排除二氧化碳气体,并给500-800勒光照,促进子实体正常生长。牛舌菌从接种到采收一般60-70天,可采2-3潮,生物转化率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