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皮肤的抗真菌能力

1体外抗真菌活性临床报告显示,许多中药方剂对真菌感染性疾病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7-11]。还发现该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目前,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主要有琼脂稀释法、琼脂扩散法和CLSI的M27-A和M38-A方案。琼脂稀释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初筛方法。方法是将不同浓度的抗真菌药物混合在琼脂平板上,用多点接种法在琼脂表面接种等量的待测真菌。药物对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被设定为不生长的细菌的最低浓度。大多数研究人员在试管或培养皿中进行,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的应变测定实验。胡胜爱等[12]确定妇小轩搽剂(连翘、苦参、枳实、黄柏、蛇床子等。)对石膏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其MIC为1:100倍。杨志波等人[13]观察到复方两种明矾提取物(枯矾、皂石、儿茶、侧柏叶、地骨皮、土荆皮、黄精、丁香、血竭和醋)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25%和0.5%。谢等[14]观察到祛癣洗剂(白鲜皮、苦参、地肤子、土荆皮、羌活、地榆、黄柏、花椒、百部、蛇床子等。)对我国南方9种常见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6.25% ~ 50%。鲁全德等[15]报道了妇吉安喷雾剂(金银花、野菊花、苦参、血竭、薄荷脑等)的MIC。)对絮状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为0.39mg/ml,对须癣毛癣菌和羊毛小孢子菌为0.78mg/ml,对白色念珠菌和青霉菌为0.39mg/ml。陈超等[16]用琼脂稀释法观察复方黄连皮康酊(黄连100g,苦楝皮50g,海桐皮50,藁本30g,槟榔50g,风信子15g,郁金30g,明矾30g,芦荟30g,地肤子50g,毛囊)。0.01),并得出复方黄连皮康酊对表皮真菌的抗菌作用大于对深部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荣卫[17]用试管琼脂稀释法观察到洗液(丁香、黄精、龙胆草、明矾、百部、广藿香、黄连、土荆皮、薄荷脑、冰片)对9种真菌有抑制作用,抑制浓度分别为0.39%(红色毛癣菌)和0.198。张玲等[18]采用试管稀释法研究了泻黄肤宁软膏对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药效学。结果泻黄肤宁软膏对8株浅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在0.03125 ~ 0.25mg/ml之间,表明泻黄肤宁软膏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琼脂扩散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筛选方法,通过测量真菌生长抑制的范围来确定抗真菌活性。杨等[19]用琼脂扩散法观察到复方金乳膏(苦参150g,土槿皮150g,黄柏150g,白鲜皮150g,地肤子150g,川芎65438)。结果10%和20%复方金乳膏与10%和20%生药的抑菌效果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gt明显优于5%复方苦金霜和5%原料药,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何定舒等[20]研究了硝矾散(枯矾、芒硝)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2%硝凡散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5 ~ 0.125mg/ml和0.03125。林惊羽等[21]观察到癣膏(由丁香、蜂巢等8种中药组成)在5%以上的浓度对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仅在1%的浓度对须癣毛癣菌有抗菌作用,但所有浓度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均无效。曾嵘等[22]用蝴蝶法研究了育阴洁洗液的药效学。结果表明,愈炎洁洗液对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抑菌圈为(20.0±0.8)mm,MIC为65,438+02.5% (65,438+0: 8稀释)。许等[23]观察到洗剂(由白头翁、半边莲、蛇床子、黄连、黄柏、百部、地肤子等组成。)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强度与洁尔阴相当。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细菌接种物的浓度和制备、培养基的成分和pH值、孵育时间和温度、不同的终点判断方法等。,重复性差,不利于实验室间的比对。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分别于1997、1998和2003年提出了酵母液基稀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产孢丝状真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P)和M38-A。这些方案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高重复性。郑渭清等[24]改进了CLSI M38-A液基试管法,观察了灰指甲中药洗液(龙胆草40g、黄连30g、射干20g、半枝莲30g、地肤子50g、紫草10g、花椒10g)的蒸馏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细毛小孢子菌和絮状体的作用结果治疗甲癣的中药洗剂对皮肤癣菌较敏感,而对白色念珠菌较不敏感。同时,醇提物的MIC值明显低于水提物,表明中药中的抗真菌成分不仅包括水溶性物质,还包括脂溶性物质。Yuliduzi Mohammad等人[25]采用CLSI M-38P方案确定了维药雅力曼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抗菌作用。结果,须癣毛癣菌的MIC90为190.46μg/ml(平均MIC 128μg/ml)。红色毛癣菌的MIC 90为148.57μg/ml(平均MIC 93.42μg/ml),絮状毛癣菌的MIC为311.27μg/ml(平均MIC 128μg/ml),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为90。雅丽曼制剂对不同菌株真菌的MIC90值范围为148 ~ 429μg/ml,表明雅丽曼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郑渭清等[26]基于美国CLSI M27-A液基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对硫酸洗液(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对红色毛癣菌15株和须癣毛癣菌9株的MFC和MIC进行了测试,硫酸洗液的MFC为65433。2动物实验有学者用动物真菌病模型研究抗真菌中药,应该比只在试管中进行抗真菌实验得到的结果更有意义。徐宏博等人[27]使用红色毛癣菌制作了豚鼠皮肤真菌感染模型。25%活黄散洗剂(藿香、黄精、苦参、茵陈、枯矾等)煎剂。)涂抹在感染的皮肤上,21d,一天两次。给药6天后豚鼠鳞片减少,12d后逐渐消失,出现淡红色斑点。真菌检查阴性,18 ~ 21天皮肤外观恢复正常。何定舒等[20]用2%和4%硝矾粉温水浸泡豚鼠,1次/d,30分钟/次,* * * 7天治疗须癣毛癣菌感染的足癣和体癣,疗效较好,与1%足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蒸馏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曾勇等[28]研究了消炎抗癣霜(由生药、蛇床子、冰片、樟脑等中药组成)的治疗作用。)对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引起的豚鼠体癣模型的影响。结果观察到消炎抗癣霜能减轻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变程度,提高两周后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的阴性率。杨晓杰等[29]观察了中药菌安胶囊对白色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未治疗组相比,治疗组和预防组白色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和血液中真菌数量均显著降低。实验表明,中药菌安胶囊具有治疗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作用。谭等[30]对复方苦参液的药效学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液对家兔阴道粘膜有良好的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作用,治疗后阴道涂片、真菌培养、病理检查结果与洁尔阴组无差异。梁君儿等[31]制作白兔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用载香条(由黄连、黄柏、丁香、薄荷等七味药组成)治疗。实验表明,载香条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白色念珠菌在大白兔阴道中的转阴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下一步] 3中药复方制剂与单味药体外抗真菌活性的比较秋英等[32]观察了风信子、皂角、花椒、百部、蛇床子、大黄、地骨皮、黄柏、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红花、桃仁、姜黄、藿香、芒硝、明矾、硼砂、裂腹子等20种中药组成的复方水煎液结果复方皮肤癣菌的MIC为0.625%,白色念珠菌的MIC为2.5%,抑菌强度优于单药,说明这些药物具有协同作用。郑渭清等人[26]测试了硫酸洗剂(硼砂、芒硝和明矾的水溶液1:1)及其单药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MIC。结果表明,硫酸洗液、硼砂、芒硝和明矾的平均MIC(或MFC)分别为5.26mg/ml和2.365438。黄宁等[33]观察到,1方(白鲜皮、生姜、大蒜、花椒、斑蝥、丁香为复方白鲜皮),2方为白鲜皮(丁香、白鲜皮、斑蝥、花椒)的拆方,白鲜皮各单味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白鲜皮有显著作用。0.05)。作者认为复方白鲜酊的成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所以拆方后表现出较好的抗真菌效果。但由于某些中药抗真菌机制的多样性,有些可能是通过增强免疫力来抵抗真菌,所以复方白鲜酊的临床效果也是显著的,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中的药物存在协同作用以提高单味中药的抗真菌活性,或者相互拮抗而降低抗菌作用,或者中药通过其他途径在体内发挥抗真菌作用,如提高机体免疫力,这也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4作用机制中草药抗真菌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许多学者认为,中草药抗真菌的机理主要在于破坏其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或影响其核酸和脂质代谢。杨等[19]在对复方斑蝥霜及其原料进行常见皮肤癣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制试验时,电镜观察到无药物作用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菌丝饱满、饱满、光滑,大小分生孢子生长良好。10%复方苦日边乳膏处理后,红色毛癣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细胞明显变性,细胞膜发生变化。说明复方金乳膏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壁和细胞膜成分的合成,引起细胞破裂和内容物渗出而发挥抗真菌作用。此外,近年来提出,一些复发性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常伴有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中药复方制剂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真菌作用。邰家彬等[34]发现朱烨石膏煎剂能延长免疫抑制下白色念珠菌全身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减少肾脏中的活菌数,但对免疫功能正常的白色念珠菌全身感染小鼠无明显作用。但与氟康唑联用比单独使用氟康唑更有效,可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减少肾脏内活菌数,即与氟康唑有协同作用。认为朱烨石膏汤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免疫功能低下时,与氟康唑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刘春英等[35]发现补中益气汤是一种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能增加T淋巴细胞α-萘乙酸酯酶(ANAE)下降的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Fc受体活性(EA花环率)、溶血素和脾抗体形成细胞(PFC),与未治疗组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补益中药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免疫功能障碍的恢复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可作为抗真菌治疗的辅助手段。5问题和前景

近年来,在中药抗真菌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单味中药和提取的单一成分,有助于明确中药的抗真菌作用位点。但临床上使用的中药大多是复方制剂,是作为多种成分的化合物作用于人体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尤其是其作用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但与单味中药的研究相比,复方中药制剂成分复杂,给抗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带来困难。复方中药制剂抗真菌机制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研究中草药体外抗真菌活性多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由于该方法影响因素较多,实验结果不稳定,差异较大,无法进行实验室间的比较。总结这些方法,找到可靠、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和实验室条件,在寻找具有体外抗真菌活性的中草药中尽快进入规范化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体外抗真菌试验有利于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方剂,但体外抗真菌试验结果与体内试验结果差异较大,动物试验是检验中草药对真菌感染的疗效,了解其毒性、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利用动物真菌病理模型进行活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