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最补的中药地黄怎么吃?

耕地/耕地

又名熟地黄、伏地、山核桃花、山烟、山烟、山白菜。处方名称:熟地黄、熟地黄、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入肝肾经。

适应症:具有补血养阴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用于肾阴虚骨蒸、盗汗遗精、消渴,如六味地黄丸。填精补髓的功效用于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

可煎入药,10 ~ 30g。

药膳:地黄粥、地黄粥、百合地黄粥。

方剂:清营汤、青蒿鳖甲汤、四圣丸、增液汤、六味地黄丸。

补血药粥|方5地黄粥

粥的组成:熟地黄10g,大米10g,白糖适量。

烹饪方法:将熟地黄洗净,切块,用清水浸泡片刻,然后与大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成粥。煮好后加入白糖,再煮一两次,每天1-2剂。功效:滋阴补血,益眼。

适应症:适用于头晕目眩、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头发早白、盗汗遗精、口渴、便秘、月经不调、崩漏、不孕症等。

粥意解释:地黄又名熟地黄、熟地,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经加工浸泡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反复蒸干后,内外变黑变油,质地软而粘,适合切片。

中医认为,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明目清热之功。其味甘润,是临床补血的重要药物,常用于血虚、萎黄、阴虚。《珍珠胶囊》说“养血益气,滋肾利水,益真阴,除肚脐腹急痛,病后胫腰酸痛”。《本草纲目》记载“补骨髓,益精血,长肌肉,补五脏内伤,通血脉,益耳目,有乌须黑发,男患五株七伤,女伤漏,月经不调,生诸病”。药理研究表明,熟地黄含有地黄梓醇、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和氨基酸等。中等量的地黄流浸膏对蛙心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尤其对弱心作用明显,并有利尿作用和轻微的降糖作用。煮粥服用,是血虚最重要的药方。注意事项:

1.地黄因炮制不同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和干地黄都味苦性寒,以清热凉血养阴为主,鲜地黄倾向于清热凉血,干地黄倾向于养阴凉血;地黄性味甘温,专补血养阴,益精生髓。使用时要注意。

2.该产品具有粘性,会阻碍消化。少食便溏、腹胀、痰湿者不宜。

地黄归芪羊肉汤

材料:熟地黄30g,黄芪25g,当归15g,白芍15g,生姜3片,红枣5枚(去核),羊肉500g,陈皮10g。

将所有食材洗净,羊肉切块,放入油锅用热油煸炒去膻味,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小火焖3小时,调味即可。喝汤吃羊肉。

功效:补血益气,固本养颜。用于贫血,面色苍白,头晕,心悸,腰酸,面部色素沉着等。